
弹拨弦乐器的工具。铁制而成,故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琵琶》:“ 开元 中有 贺怀智 ,其乐器以石为槽,鵾鸡筋作絃,用铁拨弹之。” 宋 苏轼 《杜介熙熙堂》诗:“遥想闭门投辖饮,鵾絃铁拨响如雷。” 元 张宪 《良宵》诗:“铁拨顿敲壶口破,金刀频剪烛心齐。”
铁拨是汉语古词,指铁制的拨子,特指古代弹拨乐器(如琵琶、月琴等)使用的金属拨片。这一名称源自其材质与功能,最早见于唐宋文献,具有以下三方面释义:
形制与用途
铁拨主体为薄铁片或铜片,形似柳叶,边缘圆钝,长度约3-5寸。演奏时以拨子扫弦发声,音色清脆铿锵,尤其适用于表现激昂曲调。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终收拨当心画”的“拨”即为此物。
历史应用
宋代《乐府杂录》记载,西域乐师裴神符善用铁拨奏五弦琵琶,其技法“声如金戈铁马”,成为唐代燕乐的重要表现工具。元代文献《南村辍耕录》亦提到铁拨为北曲伴奏乐器的标配之一。
文化意象
铁拨因其金属特质,常被文人赋予刚健、悲壮的象征意义。例如陆游《雪中怀成都》诗云:“金壶投箭消长日,翠袖扶杯忆旧游。虚幌曾携铁拨,冻醪可洗客愁?”此处借铁拨寄托壮志未酬之慨。
参考文献:
“铁拨”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基本定义
指古代弹拨弦乐器(如琵琶)的演奏工具,由铁制成,故称“铁拨”。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琵琶》记载,开元年间乐师贺怀智曾用铁拨弹奏琵琶,以石为槽、鵾鸡筋为弦。
文学引用
宋代苏轼在《杜介熙熙堂》中写道“鵾絃铁拨响如雷”,元代张宪的《良宵》也有“铁拨顿敲壶口破”之句,均描绘了铁拨演奏时的铿锵音效。
部分资料提到“铁拨”可比喻说话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如),但此用法缺乏权威文献佐证,可能为现代引申义或误传。建议优先采用乐器工具的本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乐府杂录》或苏轼诗词原文。
奥主百韵笺苞篚抱火卧薪不采餐玉朝生暮落花饬末丑比愁痛點除纷纷洋洋風壺氿滥还迊函电汉赋豪取智笼横无忌惮歼击交杯剿合绞结胶粘教旨截搭题剧跌絶恶拘钤菊泉沮抑铿铿孔胶婪浊老妪能解历岁六言砾琇螺巵盲者媚奥某些人宁乐彭窑襁杖侨处戎门瑞玉三癸亭生生疏薄蔬甲顺祝四垂嵩峻誊録生讬依绾发瓦甃委决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