饬末的意思、饬末的详细解释
饬末的解释
谓致力于商业。《管子·幼官》:“计凡付终,务本飭末,则富。”
词语分解
- 饬的解释 饬 (飭) ì 整顿,使整齐:整饬纪律。 古同“敕”,告诫,命令。 谨慎:“程元凤谨饬有余,而乏风节”。 古同“饰”,巧饰。 笔画数:; 部首:饣; 笔顺编号:
- 末的解释 末 ò 尖端,梢:末梢。末端。秋毫之末(毫毛尖端)。 最后,终了:末了(僶 )。末尾。末日。末代。穷途末路。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末业。末技。舍本逐末。 碎屑:末子。碎末。 传统戏剧角色名,一
专业解析
"饬末"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从构成该词的两个字的本义及引申义综合理解:
-
字义解析
- 饬(chì):本义为整治、整顿,引申为谨慎、严正。《说文解字》释为“致坚也”,段玉裁注:“致之于坚,是之谓饬。” 强调使之坚固、严谨。在行为上,常指使言行、制度等合乎规范、端正。来源:《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辞源》(商务印书馆)。
- 末:本义指树梢,引申指事物的末端、次要部分、非根本的细节或工商业(与“本”即农业相对)。《说文解字》释为“木上曰末”。来源:《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词义解释
- 饬末 的字面意思是“整顿末端” 或“整治枝节”。
- 其核心含义是指致力于整顿、规范那些非根本性的、次要的或细节性的事务。它强调将注意力或努力放在事物的非核心部分或具体细节的完善上。
- 这个词常带有一定的批评或警示意味,暗示可能忽略了更根本、更重要的事务(即“本”),而过分专注于细枝末节。例如,在讨论治国理政或修身养性时,如果过度关注礼仪细节、商业利益(末)而忽视农业根本、道德根本(本),就可能被批评为“饬末”。
-
使用语境
- “饬末”主要用于古代文献,尤其是讨论治国方略、经济政策(如重本抑末)、个人修养等涉及根本与枝节关系的语境中。
- 例句参考:如明代《明实录》中可能有类似“务本抑末”或批评专注于“末”的表述(具体语境需查证古籍),体现了对“饬末”可能导致忽视根本的担忧。来源:古籍文献(如《明实录》等,需具体查证)。
“饬末”意指整治、整顿非根本的、次要的或细节性的事务。它源于“饬”的整治义和“末”的末端、次要义,常隐含因过分关注细节而可能忽略根本要务的意味,是一个带有价值判断的古汉语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饬末”的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饬末”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hì mò。根据不同文献记载,其含义存在以下两种解释:
-
致力于商业(主流释义)
这一解释源自《管子·幼官》的记载:“计凡付终,务本饬末,则富。”其中“饬末”指整顿或规范工商业,与“务本”(重视农业)形成对比,体现古代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该用法多见于古籍,强调通过政策调整实现经济平衡。
-
整理末尾,收拾残局(引申用法)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在事务最后阶段进行收尾工作”,属于比喻性延伸,例如:“项目进入饬末阶段,团队需处理剩余细节”。但这一释义的文献依据较少,可能与原意存在偏差。
使用注意
- 语境差异:若涉及历史文献或经济学讨论,应优先采用“致力于商业”的释义;现代口语或非学术场景中可能偏向“收尾工作”的引申义。
- 权威来源:高权威性词典(如汉典、沪江在线词典)均以古籍释义为准。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选择释义,并参考《管子》等古籍原文以准确理解其古典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闇干报礼八裔逼壤拨云雾见青天长石成羣趁怀宸衷革化龟主换洗鬟簪浑脱兼彩奸谍浆米酒降世讲坛社会主义焦碎焦燥进埝及物卷白波举手投足扣綉喇喇叭叭连日历来麟凤一毛露网车禄运旅券美寳煤溚牛头不对马嘴女强人偏美破胆期程棨传切云冠清良缺啮曲形洒笔沈忌渗杂天堂地狱托儿所望诸伟秀文雄诬汙显宦宪制邪财协解兮甲盘细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