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高斋学士的意思、高斋学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高斋学士的解释

南朝 梁 庾肩吾 等十人的别号。《南史·庾肩吾传》:“初为 晋安王国 常侍,王每徙镇, 肩吾 常随府。在 雍州 被命与 刘孝威 、 江伯摇 、 孔敬通 、 申子悦 、 徐防 、 徐摛 、 王囿 、 孔鑠 、 鲍至 等十人抄撰众籍,丰其果饌,号‘高斋学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高斋学士是南朝梁时期形成的文学团体称谓,特指聚集在竟陵王萧子良"高斋"中的文人群体。该名称源自《南史·庾肩吾传》记载的"齐永明中,王融、谢朓、沈约始用四声,以为新变,至是转拘声韵,弥为丽靡,复逾往时",其文学活动对永明体诗风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

从构词法分析,"高斋"指代萧子良建造的藏书楼阁,"学士"特指具有学术造诣的文人雅士。该团体核心成员包括"竟陵八友"中的沈约、谢朓、王融等人,他们在音韵学领域突破性地创立"四声八病"理论,推动诗歌创作由古体向近体演变。

据《梁书·文学传》记载,高斋学士群体定期举行"西邸之会",在编纂《四部要略》等典籍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文学审美标准。他们提出的"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易识字、易诵读)创作原则,对唐代格律诗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该词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被定义为"南朝梁竟陵王门下文士的别称",其历史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确立声律论在中国韵文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二是开创文人集团集体创作模式;三是为后世"学士"官职制度提供文化范本。

网络扩展解释

“高斋学士”是一个历史典故类成语,特指南朝梁代以庾肩吾为首的十位文士团体。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该成语字面指“高雅书斋中的学士”,实际特指南朝梁代晋安王萧纲(即后来的梁简文帝)府中的十位学士,包括庾肩吾、刘孝威、徐摛等人。他们在雍州(今湖北襄阳)奉命编撰文献典籍,因常聚于高雅的斋阁中而得名。

  2. 历史出处
    源自《南史·庾肩吾传》记载:“在雍州被命与刘孝威、江伯摇、孔敬通、申子悦、徐防、徐摛、王囿、孔鑠、鲍至等十人抄撰众籍,丰其果饌,号‘高斋学士’。”

  3. 构成分析

    • 高斋:既指实际的书斋场所,也暗含对这群学士高雅学术品位的赞誉(唐代孟浩然诗中“高斋征学问”与此意相通)
    • 学士:不同于后世科举制度中的学位,此处特指王府中参与文献编纂的幕僚文士。
  4. 特殊用法
    该成语属于专有历史名词,现代多用于文史研究领域,日常语境较少使用。其成语接龙形式为“自视甚高→高斋学士→士农工商”。

知识延伸:这十位学士的活动反映了南朝梁代王府“文学集团”现象,他们不仅整理典籍,还共同创作了《法宝联璧》等著作,对宫体诗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别人正在浏览...

奥助碑额背恩忘义蹦蹦儿车摒弃拨脚拨喇察惠传奏黛娥大酒大肉刀头颠蹙恶露贰心鹗心鹂舌繁巧飞爓凤墀共价化合物海涵地负介决警勉禁闺济世救人记志匡士连累莲女龙币抡才迷愚没落淖田彭韦浅子乞拉朋齐轻賫秦王破阵乐屈竭删次伤俘上月删润杀着申饬慎重其事十友受审瘦田手谕擡褃谈义同音亡其帏幔汙斥瞎火闲疏鲜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