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天策的意思、天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天策的解释

(1).星名。《左传·僖公五年》:“鶉之賁賁,天策焞焞。” 杜预 注:“天策,傅説星。” 孔颖达 疏:“ 傅説 , 殷高宗 之相,死而託神於此星,故名。”

(2).帝王的谋略。 北周 庾信 《奉和平邺应诏》:“天策引神兵,风飞扫 鄴城 。” 北周 庾信 《贺平邺都表》:“伏惟皇帝陛下,握天枢,秉地轴……沉雄内断,不劳谋於 力牧 ;天策勇决,无待问於 容成 。” 隋 薛道衡 《隋高祖颂》:“运天策于帷扆,播神威于沙朔。”

(3).名号。 唐高祖 武德 四年,加封 李世民 为天策上将,置天策府。参见“ 天策上将 ”、“ 天策府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天策

“天策”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其核心由“天”与“策”二字组合衍生而来,主要可从以下层面理解:

  1. 字面本义与引申义:

    • “天”: 指天空、自然界,或引申指至高无上、神圣不可测的意志、法则或主宰(如天道、天命)。
    • “策”: 本义指竹制的马鞭,引申为计谋、策略、谋划,也指古代用以记事的竹、木片(简策),进而指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书(策书)。
    • 组合义: “天策”可直解为“上天的策略”或“天定的谋划”,意指符合天道、体现天意的谋略或安排。也可理解为“关于天象、天命的记录或文书”。
  2. 历史专有名词(最重要、最常用义项):

    • 唐高祖李渊为李世民特设的官职称号: 这是“天策”最著名的用法。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在击败王世充、窦建德,为唐朝统一立下赫赫战功后,唐高祖李渊认为已有的官职(如秦王、太尉、尚书令等)不足以彰显其功勋,故特设“天策上将” 一职授予李世民。此职位位于亲王、三公之上,仅次于皇帝和太子,拥有开府(建立独立办事机构)的权力,其府署即称为“天策府”。
    • 天策府: 李世民获封天策上将后建立的府邸和行政机构。天策府不仅是军事指挥中心,更聚集了大量人才(如著名的“天策府十八学士”),成为李世民网罗人才、积聚力量、最终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的重要政治基地。因此,“天策府”在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常被后世提及。
  3. 星名(古义):

    • 在中国古代星象学中,“天策”也指一颗星的名字,即“王良五星” 中的一颗(通常指王良一或王良四)。王良星官位于奎宿北,属现代星座划分的仙后座。古人认为此星与车马、驾驭有关,故有时也称“天策”星。此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

“天策”一词的核心含义源于“天”与“策”的结合,可泛指符合天意的谋略或记录。但其最核心、最著名的含义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前所担任的特殊官职称号——“天策上将”,以及由此产生的权力机构“天策府”。这一历史事件赋予了“天策”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作为星名的古义在现代已不常用。

引用参考(释义主要依据权威汉语词典及历史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天策”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历史、文化和语境来理解,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详细解释:

一、星名

“天策”最早指星宿名称,源于《左传·僖公五年》中“鶉之賁賁,天策焞焞”的记载。据杜预注解,此星与商朝名相傅说相关,传说傅说死后化为星辰,故称“傅说星”。这一含义体现了古代天人感应的思想。

二、帝王的谋略

唐代起,“天策”引申为帝王的高明战略或治国方略。例如北周庾信在《奉和平邺应诏》中写道“天策引神兵,风飞扫鄴城”,即以“天策”代指军事谋略。后逐渐演变为成语,形容智慧超群、善于制定策略的人。

三、历史名号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因战功被加封为“天策上将”,并设立“天策府”作为其官署。这一名号成为李世民政治权力的象征,也是“天策”一词在历史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补充说明

“天策”作为名字时,寓意智慧与领导力,如“天”象征广阔与主宰,“策”指计谋或方法。但需注意,现代使用中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其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巴士兵筹鼻洼踣跌彩毫草架撑驾川渟岳峙触千捣万初日芙蓉帝典斗引对销顿开茅塞烦嚣粪箕粉箨幅蒲抚院割势共奬诟訿诡禁河埠黄口黄连木睆然惛惚假借检抑嚼吃阶堂禁围门金雅觜剀切拷供喇叭筒立愿鹿羹论思绿豆糕弄晴排斡戎重塞南生驹衰仔爽意宋体字薮泽锁士堂皇正大天回体外受精通谢温泔清五数謏见遐篇霞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