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送走旧节候。谓季节更换。 三国 魏 曹丕 《槐赋》:“鸿雁游而送节,凯凤翔而迎时。” 唐 李峤 《十月奉教作》诗:“白藏初送节,元律始迎冬。”白藏,指秋季。
(2).送别使节。 唐 杜甫 《东楼》诗:“传声看驛使,送节向 河 源。” 仇兆鳌 注引 赵汸 曰:“时遣使和好 吐蕃 ,故用 张騫 寻 河 源故事。” 明 何景明 《赠韩亚卿还湖南》诗之二:“送节初临夏,廻旌已逼年。”
(3).送还符节。《晋书·谢玄传》:“ 河 北骚动, 玄 自以处分失所,上疏送节,尽求解所职。”
(4).谓节日送礼。《金6*瓶6*梅词话》第四二回:“他家既先来与咱家孩子送节,咱少不的也买礼过去,与他家长姐送节。”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广东·广州之中秋节》:“节前人亦多买之送亲友,名曰送节。”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送节汉语 快速查询。
“送节”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和用法有所不同,主要包含以下四类解释:
指季节交替或气候变换,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例如:
指古代送别外交使臣或官员的礼仪行为。例如:
指古代官员主动归还象征权力的符节,表达辞官或卸任的意愿。例如:
现代最常见的含义,特指中国传统节日中晚辈向长辈送礼的习俗,不同地区形式略有差异:
“送节”既有古代诗文中季节更替、外交礼仪的雅致表达,也有现代民间节日送礼的质朴传统。如今该词更多用于描述节日期间亲属间的礼俗互动,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尊老重礼的核心价值观。如需了解更详细的地域习俗,可参考等来源。
送节是指在节日之际,向他人表达节日祝福或赠送礼物的行为。这是一种传统习俗,常见于各种重要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送节的拆分部首是「ㄒ」。根据《康熙字典》,「ㄒ」的五画字形。拆分后的部首没有额外的笔画。
送节一词的来源比较明确,「送」字的本意是送给,赠送的意思,而「节」则是指节日。两个字合在一起,表达的就是在节日时赠送礼物或向他人表达祝福的意思。在繁体字中,「送」和「節」分别用繁体形式「送」和「節」来表示。
古时候,「送节」两字的写法与现在相比略有差异。在《康熙字典》中,「送」字的字形为「ㄒ子上白」,而「节」字的字形为「㇐早卩」。
1. 这是我送给你的节日礼物。
2. 在中秋节这一天,老师送节的祝福给全班同学。
送节可以与其他词组合形成新的含义,如:送礼、送祝福、节日等。
赠节是送节的近义词,两个词都表示向他人表达节日祝福或赠送礼物。
收节是送节的反义词,表示从他人那里接受节日祝福或礼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