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roper moment;condition of fire] 〈方〉∶火候
看火色
(2) [red]∶像火一样的赤红色
(1).似火的颜色,指赤红色。《北史·隋纪上·文帝》:“﹝ 开皇 元年﹞詔以初受命,赤雀降祥,推五德相生,为火色……而朝会之服,旗帜、牺牲尽尚赤。” 唐 罗虬 《比红儿》诗之八6*九:“火色樱桃摘得初,仙宫只有世间无。”
(2).指人面上红光。《逸周书·太子晋》:“ 师旷 对曰:‘汝声清汗,汝色赤白,火色不寿。’”《旧唐书·马周传》:“吾见 马君 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扬搉古今……然鳶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耳。” 宋 苏轼 《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3).犹火候。指情况,时机。 清 蒋士铨 《空谷香·报选》:“ 大名 、 江都 俱已报过,火色平常。”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赶季节,抢火色,都是叫化子照火,只往自己怀里扒,哪一家都不肯放让。” 克非 《春潮急》十五:“他心头很害怕,所以叫 王三哈哈 来观观火色。”
(4).喻兴旺。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章:“娃呀,你歪好弄个印把子到手里,一则洗刷了贼名儿,二则也叫她跟着你过几天火色日子。叫你妈享点老来福。”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火色汉语 快速查询。
“火色”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主要含义:
赤红色(基本义)
指火焰般的颜色或物体呈现的赤红色调。例如唐代罗虬用“火色樱桃”形容果实色泽(),白居易在《短歌行》中描绘“太阳如火色”的壮丽景象()。
方言中的“火候”概念
在部分地区(如清代文献及现代方言)引申为烹饪或时机的掌控程度。例如周立波《山乡巨变》用“抢火色”比喻农忙时节的紧迫性()。
怀川方言的特殊含义
河南焦作一带方言中,“火色”被赋予“时髦、新潮”的衍生义,多用于形容衣着或行为超前()。例如20世纪流行的喇叭裤、BB机等曾被视为“火色”象征。
扩展知识
古代相术曾将“火色”与运势关联,《旧唐书》记载马周因“鸢肩火色”被预言仕途短暂(),苏轼诗中亦暗含类似隐喻()。此类用法现代已少见。
注:以上综合自权威词典及地域文化资料,完整信息可参考沪江词典()和焦作晚报。
《火色》是指火焰的颜色,通常是指鲜红或橙红色,也可以指其他与火相关的颜色。
《火色》的部首是火(huǒ),火字共有4笔。
《火色》是新造汉字,由现代汉字构造学家提出,并被纳入《汉字全息化信息科技标准》。在繁体字中,火色的写法为「火色」。
在古时候,描述火焰的颜色通常用「火红」或「烈火」,然而并没有独立的字形表示火焰的颜色。《火色》一词的创造丰富了汉字的表达灵活性。
1. 夜幕降临,篝火散发出明亮的火色。
2. 秋天的枫叶染上了一抹火色,美不胜收。
3. 模特穿上了一袭火红色的礼服,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火色的组词有:火焰、火红、火光、火热、火焰红等。
火色的近义词有:火红、橙红、赤色。
火色的反义词有:水色、青色、蓝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