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正的意思、存正的详细解释
存正的解释
(1).保存正统、正宗。《三国志·魏志·杜夔传》:“自 左延年 等虽妙於音,咸善 郑 声,其好古存正莫及 夔 。”
(2).维护、保持正气、正义。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故明赏以存正,必罚以闲邪。”《晋书·潘尼传》:“崇德莫大乎安身,安身莫尚乎存正,存正莫重乎无私,无私莫深乎寡欲。”
词语分解
- 存的解释 存 ú 东西在那里,人活着:存在。存亡。生存。 保留,留下:保存。留存。存照。存疑。去伪存真。 寄放:寄存。 停聚:存水。 怀有,怀着:存心。不存任何奢望。 亡去取 笔画数:; 部首:子; 笔顺编号
- 正的解释 正 è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峮 )。正襟危坐。 合于法则的:正当(刵 )。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恰好:正好。正中(恘 )
网络扩展解释
“存正”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核心释义
-
保存正统、正宗
指维护文化、思想或技艺的正统传承。例如《三国志·魏志·杜夔传》提到,杜夔在音乐领域“好古存正”,强调其坚守正统雅乐。这一含义常用于学术或艺术领域,强调对传统精髓的继承。
-
维护正气、正义
指在道德层面坚持原则,守护正道。如晋代葛洪《抱朴子·用刑》中“明赏以存正”,主张通过赏罚分明来维护社会正气。现代语境中多用于赞扬人的品格或处世态度。
二、延伸用法
- 作为成语:可表示“坚守正道”,强调在困境中保持正直(如提及的“保留正义,不偏离正道”)。
- 姓名寓意:作人名时,“存”象征积蓄与延续,“正”代表正直,整体寓意坚守原则、德行兼备。
三、古籍例证
《晋书·潘尼传》用“存正莫重乎无私”阐释道德修养,说明该词在古代已被用于哲学讨论。
注:部分资料提到“存正”可作为谦辞(如送作品请人指正),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为现代衍生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网络扩展解释二
存正(cún zhèng)是一个汉语词语,指的是保持正确、廉洁的行为和态度。下面是对存正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简要解释。
- 拆分部首和笔画:存正是由“贝”字旁和“正”字旁构成的。其中,“贝”字旁为存字的部首,表示珍贵财宝;而“正”字旁为正字的部首,表示正确、正直。
- 来源:存正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大学》一书中,意为维持自己的道德品质来做到正直。
- 繁体字:存正的繁体字为「存正」,与简体字相同。
- 古时候汉字写法:存正在古汉字中的写法和现代相似,只是一些笔画的书写方式略有差异。
- 例句: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坚持存正的原则,不做出违背道德的行为。
- 组词:存心正直、存心正义、言行存正等。
- 近义词:诚实、正直、廉洁。
- 反义词:不诚、邪恶、不正。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