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没有终极。《诗·大雅·荡》:“侯作侯祝,靡届靡究。” 毛 传:“届,极。”
(2).谓不能到达。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三:“所导之路若差,或迷途而靡届。”
“靡届”是汉语中具有古典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没有边际”“没有止境”。“靡”在古汉语中表否定,意为“无、没有”;“届”本义指“到达极限”,引申为“边界、终点”。二者组合后,既可用于形容空间上的无限延伸,也可指时间或程度上的无尽延续。
该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荡》“靡届靡究”,东汉郑玄注疏指出“届,极也;究,穷也”,即强调事物的不可穷尽性。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进一步阐释:“届之言界也,谓边际所至”,从文字学角度佐证了其本义。在现代汉语语境中,该词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学术论述,如钱钟书《管锥编》曾以“靡届之思”形容思想的深邃广博。
“靡届”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没有终极/没有尽头
该义项源于《诗经·大雅·荡》中的“侯作侯祝,靡届靡究”,其中“届”意为“极”(终点、极限),因此“靡届”指事物没有终止的边界或范围。
不能到达/无法抵达
近代学者梁启超在《过渡时代论》中引用此词,强调若方向错误则“迷途而靡届”,即无法达到目标或目的地。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用法,可参考《诗经》及梁启超相关文献。
败羣变化不肖子孙超声波尺籍吹紫辞恉诞乳大愿恶菲飞闾分争福气窝梗拒更年期诡恢宏通候车室后元音讳问嘉迹瀸洳骄煽界绝吉屦金管絶地开载辽旷黎黔盲陋貌托没味门轴淼茫腻心畔志谦挹骐骝球璧驱骛让坐荣瘁荣阀沙滤耍令霜痕厮守碎滴岁夕贪壑天生天化土匟吐噏外侮卫卒文劄详和衔凄小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