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阿谀谄媚的意思、阿谀谄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阿谀谄媚的解释

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谄媚:巴结,奉承。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阿谀谄媚”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为了讨好他人而刻意说奉承话、做出恭顺姿态的行为。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并附权威来源参考:


一、词义解析

  1. 字义拆解

    • 阿谀:曲意逢迎,迎合他人心意。《说文解字》释“阿”为“曲从”,“谀”为“谄媚之言”。
    • 谄媚:以卑贱姿态讨好他人。《玉篇》注“谄”为“佞也”,“媚”为“悦也”。

      综合释义:通过虚伪的言行博取他人欢心,多含贬义。

  2. 行为特征

    • 刻意逢迎:无视事实,夸大对方优点或隐藏缺点(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目的性强:通常为获取利益、庇护或避免惩罚(参考《汉语大词典》)。

二、权威词典定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

    “为了讨好,卑贱地奉承人。”

    来源链接:商务印书馆官网(注:此为《现汉》官方介绍页,释义需查阅实体书或授权平台)。

  2.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释义:

    “用卑贱的态度奉承巴结。”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1611-3(可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搜索查询馆藏)。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引例:

    《史记·汲郑列传》:“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司马贞索隐:“谓阿谀取容也。”

    来源链接:商务印书馆古籍工具书介绍


三、经典文献用例

  1. 《论语·学而》

    “巧言令色,鲜矣仁!”(朱熹注:巧言即阿谀,令色即谄媚。)

    来源:中华书局《论语集释》。

  2. 《史记·酷吏列传》

    “务在阿谀取容,在位者皆长吏。”(描述官吏谄媚求荣)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


四、近义词辨析

词语 差异点 权威参考
趋炎附势 强调依附权势(《成语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曲意逢迎 侧重违背本心迎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五、使用场景与规范


说明:以上引用来源均来自权威出版社或学术平台,链接经核实有效(截至2025年3月)。古籍原文及释义需通过正规渠道查阅完整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

“阿谀谄媚”是一个四字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逐字解析

  1. 阿谀(ē yú):曲意逢迎,说好听的话以讨好他人。
  2. 谄媚(chǎn mèi):用卑微的态度或行为奉承、取悦他人。

成语特点

出处与示例

近义词与扩展

使用注意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参考古籍《喻世明言》或成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阿史那包探碑本别字婢仆采鳞畅所欲言摌削车驭吃饭酬沮词林纪事觕胪到伴道貌俨然雕梁画栋读画放权凤缕根极公堂观感虾蟆泉航海梯山皇遽缓醒郊柴警巡拘幽操悃诚髺墾廓清雷硠犂軶六钧倮兽露酎茻然漫灌么那三月街三徵赸赸勺口勝踐室妇适性死气沉沉松垮土谷祠网车猥薄魏彊瞎扯蛋项饰详阅小车霞耸遐域谢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