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子的意思、通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子的解释

晋 陶潜 小儿的乳名。 晋 陶潜 《责子》诗:“ 通子 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后以“通子”为咏子之典。 唐 韩翃 《寄赠虢州张参军》诗:“好栗分 通子 ,名香赠 莫愁 。” 唐 白居易 《馀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各有 文姬 才稚齿,俱无 通子 继餘尘。”自注:“ 陶潜 小儿名 通子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通子"在汉语词汇中具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以下是基于权威文献的释义解析:

一、历史人物代称 "通子"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第五子的乳名,陶渊明在《责子》诗中提及"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陶渊明集》卷一)。此处的"通子"指其幼子陶佟,后成为文学典故中稚子的代称。

二、哲学概念 《庄子·外物》载"婴儿生无通子而谁与谋",此处"通子"指先天智慧(《庄子集释》卷九)。郭象注:"通子,谓智照无偏也",指超越世俗认知的觉解能力。

三、通用释义 《汉语大词典》收录"通子"词条,释为:"①通晓事理之人;②古代对僧人的别称"(《汉语大词典》第10册第1143页)。此释义源于唐宋笔记文献,如《酉阳杂俎》载"通子谈空寂"指僧人论法。

四、方言用法 据《近代汉语词典》记载,明清时期吴语区"通子"可作量词,指"一阵、一回"(《近代汉语词典》第3版第1567页),如《海上花列传》中"闹仔通子"表示吵闹一阵。

网络扩展解释

“通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典故性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1. 词源与出处
    该词出自晋代诗人陶潜(陶渊明)的《责子》诗:“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其中“通子”是陶潜小儿子的乳名。诗中通过描述五个儿子不同的性格与缺点,表达了对子女的慈爱与无奈。

  2. 文学化用与扩展含义
    后世文人常以“通子”代指子女,并融入对家庭、教育的感慨。例如:

    • 唐代白居易在《馀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中写道:“俱无通子继馀尘”,自注“陶潜小儿名通子”,借此表达对子嗣的期望;
    • 韩翃《寄赠虢州张参军》用“好栗分通子”暗喻对友人家族的关怀。
  3. 现代解释与用法
    在现代语境中,“通子”多作为文学或历史研究中的典故,常见于对陶渊明诗歌的解析,或用于咏叹亲子关系的古典诗词引用中。

“通子”本为陶渊明幼子的乳名,因《责子》诗的流传而演变为咏子典故,承载着古代文人对家庭伦理的复杂情感。

别人正在浏览...

板板六十四板锉版帐钱本犯兵帅比时不识大体财会策籍侧首陈正字垫款陊坏夺志睹著知微愕视法蓝绒返乡团伐炭风亭丰屋生灾赶人不可赶上呱嗒板孤陋含哺鼓腹和宁花红柳緑黄发台背搅攘科集磕膝筐筥理剧剸繁灵宅緑舌弥天大谎蓦地摸门不着拟效排闷贫厄黔突趫腾蠕形动物三榜定案山叫子折措生水水蛆铜竟通邑脱毛外名顽飔尾生伟议物色无戏献谄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