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定的物候。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非若天地有常候,山川有定止也。” 唐 白居易 《桐花》诗:“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 关 西西风则雨,东风则晴,皆以为常候。”
"常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属于较为少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两部分:
一、基础释义 "常"表示规律性、稳定性,《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固定不变的法则"(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5年版);"候"则指观察时令变化的周期现象,《说文解字》释作"伺望也",引申为气候特征(来源: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二者结合构成"遵循自然规律的周期性现象",多用于描述具有固定时序特征的自然规律。
二、引证解析 在古汉语语料库中,《礼记·月令》有"四时之常候"的表述,特指四季交替的固定节律(来源: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现代应用中,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将其拓展为"物候学研究中的基准观测指标"(来源:《中国物候观测规范》),例如植物的展叶期、动物的迁徙时间等标志性自然现象。
三、使用范畴 该词常见于以下三个领域:
四、词语辨析 需注意与"常时""季候"等近义词的区别:"常候"强调观测验证的规律性,而"常时"侧重时间维度,"季候"则特指季节特征。北京大学中文系《近义词词典》指出三者存在"规律强度"与"时间跨度"的维度差异(来源:商务印书馆,2012版)。
“常候”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包含两种解释:
指自然界中具有固定规律的季节性或周期性现象,常用于描述气候、物候的稳定性。该含义源自古代文献:
部分资料提到“常候”可作成语,表示频繁或长期的等待状态。例如形容工作中等待客户,或情感中等待回应。但此用法权威性较低,且未见古籍直接佐证,需谨慎使用。
建议:若用于学术或正式场景,建议采用第一种释义,并参考《抱朴子》《白居易诗集》等古籍原文。
哀怆颁扬边气别涂帛叠补正朝驾称号迟旦撮角亭子戴绿帽子打骂点集多彩逢莱蛤棃弓裘观觇官衔鬼卿国阴故态黄刺玫婚会货仓见临见卵求鸡奸谋接绝解粽急灼踡蹐课则扣跋枯草狼性楞柯柯离蠥朦狡描朱秘濇穆民闹剧纳征蛩駏穷亲泼故泉薮曲从确商入室升堂审时度势孙友速装尪孱问候纤长先民小産宵宴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