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提盒的意思、提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提盒的解释

[tiered lunchbox with a few round compartments one above the other and a handle] 多为数层的、可装食品的有提梁的盒子,其形状不一

详细解释

装有提梁的食盒。用竹、木等制成。《水浒传》第二八回:“ 武松 坐到日中,那箇人又将一箇提盒子入来,手里提着一注子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提盒,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名物词,指一种有提梁、分层分格、便于手提携带物品的箱盒类器具。以下从词典释义、形制特征、用途演变及文化背景进行详细阐释:


一、核心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

提盒(tí hé):一种有提梁的盒子,多为两层或三层,可用来盛放食品、文具等。

《汉语大词典》补充说明其形制特征:

提盒通常设有提梁(弧形把手),盒体分层或多格,便于分类存放物品,是古代至近代常见的便携式盛具。


二、形制与材质

  1. 结构特征

    • 提梁:拱形把手贯穿盒盖,便于手提或肩挑。
    • 分层设计:常见2-4层,每层可独立取出,内部常设分格,用于分隔食物、文具或工具。
    • 材质演变:
      • 传统材质:以木、竹、漆器为主(如紫檀、黄花梨、竹编)。
      • 近代材质:出现金属、搪瓷等改良类型。

        《中国传统器具设计》记载:明清提盒多采用榫卯结构,盒盖与各层子盒扣合严密,提梁与盒体以铜活加固。

  2. 尺寸分类

    • 大型提盒:高可达50厘米以上,多用于婚丧嫁娶时运送礼品、祭品。
    • 中小型提盒:高约20-30厘米,常见于文人携带文具、商贩售卖点心。

三、功能与用途

  1. 饮食承载

    • 古代外卖器具:酒楼、食肆用提盒运送饭菜至顾客家中,如《清明上河图》中可见提盒送餐场景。
    • 节庆祭祀:盛放供品、茶酒,常见于宗祠仪式。

      《东京梦华录》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食盒、提盒之属,每日不绝于道。”

  2. 文房用具

    • 明清文人定制提盒,分层存放笔墨纸砚、印章、书卷,便于游历或雅集。
    •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紫檀提盒,格层专设笔搁、墨床,体现工艺与实用性结合。
  3. 商业与礼仪

    • 商铺账房:存放账本、银钱。
    • 婚聘礼盒:用红漆提盒盛放聘礼、喜饼,象征“提喜”。

四、文化意象与演变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3. 王世襄. 《明式家具研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4.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中华书局, 1982.
  5. 故宫博物院. 《清代宫廷生活》. 故宫出版社, 2014.
  6. 曹雪芹. 《红楼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注:部分古籍及文物资料无直接链接,来源标注依据公开出版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提盒是一种分层且有提梁的便携式盛物器具,常见于中国古代日常生活及家具文化中。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基本特征

提盒又称提梁盒,核心特征为长方体造型、分层设计和顶部提梁结构,主要用于携带食物或物品。其材质早期以竹制为主,后发展出木制(如黄花梨)、金属等类型。典型结构包括:

二、历史演变

  1. 宋代起源:南宋《中兴祯应图》已有记载,主要用于旅途膳食,材质多为竹制,因实用性强且易损耗,现存实物极少。
  2. 明代发展:成为明式家具箱匣类代表,木制提盒盛行,结构更精巧,黄花梨等名贵木材提升其艺术价值。
  3. 功能扩展:从实用食盒演变为文房用具、收藏品载体,兼具实用与观赏性。

三、材料与用途

四、文化意义

提盒反映了古代工匠对实用性与美学的融合,其演变历程体现中国饮食文化、出行习惯及家具工艺的发展。例如《鲁班经》记载的“食格”与“杠箱”,展示了不同场景下的器具分化。

如需进一步了解提盒的实物细节或艺术价值,可查阅故宫博物院或两依藏博物馆相关藏品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版曹边储草棘城市类型充夥椽条村聚旦旦信誓对课富冶刚瘅高消费恭恭宫屯归明鸿范狡很交戛浇淋精金金琼咎戒九酝集贤宾极于台寇讐夸耀联对列僊离附淩飞历图流幻卯食濛瀎门栏面朝明蟾幕官南牙闹漕迁诏七絶帬屐曲巷日珠乳剂撒布善逝瘮人双俸水送山迎诵笃笃碎玉漙漙汙莱五时仙旌仙钟袭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