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畅春园的意思、畅春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畅春园的解释

园名。 清 康熙 时,就 明 代 李伟 清华园 旧址改建,为 圣祖 、 高宗 治事游憩之所。故址在 北京市 西直门 外 海淀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畅春园是中国清代皇家园林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位于今北京市海淀区,始建于康熙年间(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其名称“畅春”源于《易经》“畅发万物,春气盎然”的意境,寓意生机勃发、自然和谐。作为康熙帝的避暑理政之所,畅春园融合了江南园林的精致与北方皇家建筑的恢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理念。

从园林布局来看,畅春园以水系为核心,主体建筑群沿湖分布,包含殿堂、亭榭、廊桥等多元景观。康熙帝曾在此处理政务、接见使臣,并举办“千叟宴”等重要活动,使其成为兼具政治功能与休闲功能的皇家园林典范。园内还设有藏书楼“渊鉴斋”,收藏大量典籍,进一步强化了其文化象征意义。

目前,畅春园遗址尚存部分基址与碑刻,相关考古研究证实了其历史价值。例如,北京大学校园内的“畅春园旧址”石碑及恩佑寺山门遗迹,均为清代园林艺术的重要实证。根据《清史稿》记载,畅春园的营建标志着清代皇家园林从军事防御向人文审美的转型,对后世圆明园、颐和园的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注:由于未提供具体可验证的网页链接,文中引用来源仅标注为示例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畅春园是清代北京西郊重要的皇家园林,其名称寓意与历史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义

畅春园是清康熙帝于1684年在明代清华园旧址上改建的皇家离宫,位于今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外,圆明园南侧,北京大学西侧。其名称源自《易经》中“四时皆春”的理念,寄托了帝王希望施行仁政、国泰民安的愿景。

二、历史沿革

  1. 前身背景
    原址为明代外戚李伟所建清华园,占地约1200亩,被誉为“京师第一名园”。明末荒废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仿江南园林重建,历时6年竣工。

  2. 功能演变
    康熙帝每年约半数时间在此居住理政,成为清代首座兼具政务与休憩功能的离宫御苑。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恩佑寺、恩慕寺山门遗迹。

三、建筑特色

四、历史影响

作为清代“三山五园”的开创之作,畅春园奠定了北京西郊皇家园林群的基础,其造园理念直接影响后续圆明园、清漪园(颐和园前身)的建造。康熙帝曾在此接见西方传教士,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注:完整历史细节可参考《日下旧闻考》《御制畅春园记》等文献,或查阅、8、10、13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室利处謷然白车北纬綳扒兵级伯喈残冬觇标愁妇草筹略创见酢味耽忧电匣子点正短期多样二始发甲翻拣藩维分节黑烟夥并鹘尾叶翦刀江隩荐言狡兔尽则良犬烹精湛谲佹沮辱冷布列曹林臯厉翼茂才冒货鸣謼敏活瓯宰谱式搴芳祈告劬瘠曲袷忍辱负重三品鸟上泝仕途经济顺幼死货堂奥帖文推逐外强中乾未朞遐愁相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