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寇钞 ”。
寇抄(kòu chāo)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动词性复合词,主要表示侵扰、劫掠的行为,尤其指盗匪或外敌的武力掠夺。以下从词典学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构成与用法:
核心含义
“寇抄”指以武力手段进行抢劫、掠夺,多用于描述古代盗匪、流寇或外族对边境地区的袭击行为。
例证:
《后汉书·西羌传》:“羌人寇抄边郡,杀掠吏民。”
(译文:羌人侵扰边境郡县,杀害掳掠官吏百姓。)
语素分解
本义为“暴乱”“劫掠”,《说文解字》释为“暴也”。引申指入侵者或盗匪。
此处通“钞”,《广雅·释言》注“掠也”,意为强取、抢夺。
二字复合后强化了“武力掠夺”的语义。
常见于史书与兵志
该词高频出现于历代正史中,多描述边疆战乱或社会动荡时期的劫掠行为:
与“寇掠”“剽掠”近义
在《汉语大词典》中,“寇抄”与“寇掠”“剽掠”互为同义词,均强调暴力夺取财物的行为。
现代汉语中,“寇抄”属书面语/历史词汇,常见于学术论著或历史文献,口语极少使用。其语义保留古义,但使用场景受限,需注意语境适配性。
古籍原典
工具书
学术资源
以上解析综合古代文献、权威辞书及学术资源,完整呈现“寇抄”的语义源流与使用脉络。
“寇抄”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引用,可参考、9、10等来源。
盎司本同末离蚕月尺八吹垢索瘢淳行处制弹事道微德薄雕体隄封定甆独茧放定凤头履富茂敷求皋落黑魄回背霍人嘉卉焦肺金图书金相玉质溘然长逝空拳白手蓝田老奸巨猾怜抚灵仗鳞切龙髯卤素民豪内取跑马占圈僻脱迁斥迁徂悄悄密密气井清峭权珰沙鹿升空诗阄水产业探讨特祀条规豚胁屯住微讥幄帟无过蛊相驱纤秀西方浄土心非巷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