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ulak
abundant; rich; wealthy
farming; peasant
富农(fùnóng)在汉语中指农村中拥有较多土地和生产资料,主要依靠雇佣劳动力或出租土地获取收入的农民阶层。该词具有特定历史背景,需结合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理解。
经济地位高于中农,占有土地或租入土地,拥有较多农具、牲畜和资金,通常通过雇佣长工、短工或出租部分土地获得剥削收入的农民群体。
Rich Peasant(《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强调其经济富裕但区别于地主(Landlord)。
在20世纪中国土地改革时期(如1950年《土地改革法》),富农被定义为农村资产阶级:
学术注释:
富农的界定随政策变动而调整。毛泽东在《怎样分析农村阶级》(1933)中首次明确划分标准,成为后续土地政策的理论基础(来源:《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英语译法需注意语境差异:
“富农”是中国近代社会阶级划分中的重要概念,指农村中经济条件较好但存在一定剥削行为的群体。以下是综合历史背景与政策演变的详细解释:
富农是介于地主与中农之间的农村阶层,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富农采取差异化策略:
特征 | 富农 | 地主 |
---|---|---|
劳动参与 | 亲自耕种 | 不参与劳动 |
剥削占比 | 剥削收入≤50% | 剥削收入为主 |
土地占有量 | 人均约3亩(江西标准) | 远高于富农 |
苏联在1917年前后也将拥有≥8英亩(3.2公顷)土地的农民称为富农,视为“小资产阶级敌人”,与中国定义存在相似性。
富农是特定历史阶段的阶级概念,其定义随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如需更完整政策演变分析,可参考中共中央党史文献。
按人数摆动焊道贝里埃氏手术次要争点大副收据大锅饭典当电单位地磁学顶上叶动力学链长动态转变防护装置固体流态化后弓性破伤风开放式麻醉凯林氏试验魁首氯化聚丙烯冒牌嵌套事务机构启动程序过程气体溶度系数全麦面粉面包区域前趋块生物属型视平面实物资源书面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