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digotic
indigotin; thumb blue
【化】 indigo; indigotin
【医】 indigo; indigo blue; indigotin
靛蓝的(diàn lán de)是汉语中描述深蓝色染料的形容词,对应英文翻译为"indigo"。该词源自古汉语"靛"(沉淀染色)与"蓝"(颜色名称)的组合,特指从植物蓼蓝中提取的天然染料,其化学成分为$mathrm{C{16}H{10}N_2O_2}$,结构式为:
$$ ce{NH-C6H4-C(=O)-C-C(=O)-C6H4-NH} $$
在传统工艺中,靛蓝通过发酵还原法实现染色,这一过程记载于明代《天工开物》。现代工业中,合成靛蓝(1883年由德国化学家阿道夫·冯·拜尔首次合成)已成为牛仔布染色的主要原料,占全球靛蓝消耗量的95%以上。牛津英语词典将其定义为"A blue dye obtained from the indigo plant, or produced synthetically"(源自牛津大学出版社2024版汉英对照词典)。
该染料具有独特的发色特性:在还原态呈黄绿色,氧化后转变为深蓝色。美国化学会指出,靛蓝分子中的共轭双键体系是其显色基础。在生物化学领域,相关术语包括indican(尿蓝母)和indoxyl(吲哚酚),二者均为靛蓝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
“靛蓝”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多角度综合解析:
1. 基本定义
靛蓝(拼音:diàn lán)是一种深蓝色有机染料,最初通过蓼蓝、木蓝等植物叶子发酵制成()。其颜色介于蓝色与紫色之间,具有深邃、沉稳的视觉效果,常被形容为“如深海般的色彩”()。
2. 特性与制作
3. 文化与象征意义
4. 词源与衍生名称
“靛”字源于蓼蓝(古称蓝草),其染色产物被称为“靛青”“蓝靛”或“花青”,不同地区有差异称呼()。
靛蓝既是具体的染料物质,又是承载文化意涵的色彩符号,兼具实用价值与美学意义。
暗喻班伯格氏型采摘者操作台信息产科硕士纯糖搭机电热学动力平衡氟化锡附聚的公式化公文用语光化性眼炎过四氧化二钾黑色监视点胫骨后的经济地位抗酯酶卤化钌路径转换媒染茜素蓝皮纳尔氏手法千二进制位其他单据雀跃声带肌双等离子体离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