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post-tibial
shin; shinbone; tibia
【医】 canna major; cnemis; focile majus cruris; shank bone; shin bone; tibia
tibio-
after; back; behind; offspring; queen
【医】 meta-; post-; retro-
在汉英词典中,"胫骨后的"对应的英文医学术语为"posterior tibial",指位于胫骨后方与深层肌群之间的解剖区域。该区域主要包含以下结构:
胫后动脉 (Posterior tibial artery):源自腘动脉的分支,沿小腿后侧下行至内踝后方,负责足底及小腿后部供血。该动脉体表投影位于内踝与跟腱中点位置。
胫神经 (Tibial nerve):作为坐骨神经的直接延续,支配比目鱼肌、趾长屈肌等深层屈肌群,其损伤可能导致足底感觉障碍。
骨间膜结构:胫骨与腓骨之间的纤维连接组织,为深层肌肉提供附着点,维持下肢力学稳定性。
根据《格氏解剖学》第42版描述,此区域在临床检查中需特别注意跟腱反射测试及胫后动脉搏动触诊,这两项是评估周围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病变的重要指标。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将此处定位为踝管综合征的易发区域,常见于长期站立或踝部外伤患者。
主要参考资料:
"胫骨后的"通常指胫骨后肌,这是人体小腿后群深层的重要肌肉,其解剖结构和功能如下:
位置
位于小腿三头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深面,介于趾长屈肌与拇长屈肌之间。起自胫骨、腓骨后面及骨间膜上2/3处,肌腱经内踝后方延伸至足底内侧,止于足舟骨粗隆及内侧、中间、外侧楔骨。
形态特征
属于半羽肌(半羽状排列的肌纤维),由肌腹和长肌腱构成。肌腱在足内侧形成复杂的附着点,部分延伸至舟骨下方。
运动功能
步态调节
在步行周期中平衡足部负重,将身体重量均匀分布至跖骨头,避免足内侧过度受压。
胫骨后肌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扁平足或足弓塌陷。其肌腱炎(如胫后肌腱功能障碍)是足踝疼痛的常见原因,表现为足内侧肿胀和行走无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