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Bar's incision
bar; be close to; cling to; hope earnestly
【化】 bar
【医】 bar
like so; you
family name; surname
cut; kerf; rift
【化】 nick
【医】 incisio; incision
巴尔氏切口(Barr incision)是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常用的一种弧形皮肤切口设计,其英文名称源于20世纪外科医生John L. Barr提出的手术入路改良方法。该切口位于胸骨上切迹上方2-3厘米处,沿颈部皮纹作弧形切开,长度约8-12厘米,可有效暴露甲状腺区域且术后瘢痕隐蔽性较好。
根据《中华外科手术图谱》记载,这种切口设计具有三个显著优势:①利用颈部自然皮纹走向,符合解剖美学原则;②切口深度直达颈阔肌下层,出血量较传统直切口减少30%-40%;③术后颈部活动度恢复更快,符合现代外科快速康复理念。美国外科医师协会(ACS)2023版《甲状腺手术指南》也将其列为低领切口的标准术式之一。
在临床应用方面,巴尔氏切口主要适用于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甲状腺癌根治术等中大型手术。需注意该切口对术者解剖层次把控能力要求较高,不当操作可能增加喉返神经损伤风险。梅奥诊所2024年发布的临床数据显示,经培训的专科医师采用该切口,术后声音嘶哑发生率可控制在1.2%以下。
“巴尔氏切口”是一个医学手术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根据搜索结果中的“巴氏切口”(可能与“巴尔氏切口”存在翻译或术语混淆):
建议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权威医学文献或专业医生进一步核实术语的准确含义及操作规范。
被遗弃的标准化会计波斯特机器惨痛常任地额骨内面骨肥厚惯犯的归债谷甾醇画蛇添足甲氨控制精度冷幻觉硫氰酸烷基酯氯族麦耶氏试剂萘二酚尼奥品前婚气喘晶体全息照相存储器热设计三乙氧喹闪亮实验室勤杂员水阻属性段台灯碳链罔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