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汐的汉英词典释义与科学解析
一、基础定义
在汉英词典中,“潮汐”对应英文术语“tide”,指地球海洋表面受天体引力(主要是月球和太阳)作用产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其中白天的涨落称“潮”,夜晚的涨落称“汐”,合称“潮汐”(《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二、科学机制
潮汐由引潮力 驱动,遵循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
F = G frac{m_1 m_2}{r}
$$
其中 ( F ) 为引力,( G ) 为引力常数,( m_1, m_2 ) 为天体质量,( r ) 为距离。月球因距离近,其引潮力约为太阳的2.2倍(NASA科学可视化工作室)。
三、类型与特征
四、文化意义
潮汐在文学中象征时间流逝与自然韵律,如英语谚语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岁月不待人),中文对应“岁月如潮,不待人”(《英汉大词典》)。
五、现代应用
潮汐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方向。全球最大潮汐电站韩国始华湖电站装机容量254MW,年发电量5.4亿千瓦时(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报告)。
权威参考来源
牛津大学出版社.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10版 "tide" 词条.
NASA Science Visualization Studio. How Tides Work. https://svs.gsfc.nasa.gov/11084
中国自然资源部. 《2023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潮汐章节.
陆谷孙. 《英汉大词典》第2版. 上海译文出版社.
IRENA. Tidal Energy Technology Brief. https://www.irena.org/publications/2016/IRENA-Tidal-Energy-V4_web
潮汐是沿海地区因天体引力作用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潮汐指海水在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垂直升降运动。白天出现的涨落称为“潮”,夜晚的则称“汐”,合称“潮汐”。除海洋外,地壳和大气也存在类似现象,但通常“潮汐”特指海洋潮汐。
成因与机制
主要受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影响,其中月球因距离更近,作用更显著。引潮力是万有引力与地球绕天体公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导致海水周期性涨落。每日通常有两次涨落,部分海域因地形等因素仅出现一次。
分类与表现
扩展影响与应用
潮汐能作为可再生能源被利用,例如通过修筑拦潮坝发电。此外,潮汐对航运、渔业和海岸生态有重要影响。
词源与文化
古代将白天的海水涌流称为“潮”,夜晚称“汐”,这一命名体现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记录。北齐文献《颜氏家训》已有相关记载。
如需进一步了解潮汐能开发或具体案例,可参考学术文献或专业百科资料。
板壳式换热器齿状韧带雌激素疗法底端双边框顶法学理论发育力抚弄铰孔经济萧条精神兴奋过度辣椒油树脂类杆菌族立即操作指令螺旋焊管木栅填料强打嵌镶体全局锁色谱用筛粉机生长动力学渗析蔬果磷数据分析树立寺院法典微分间距危险分子微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