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y tribute
face; government; morning
tribute
朝贡(cháo gòng)是中国古代政治与外交体系中的核心制度,指周边藩属国或外邦使节携带贡品觐见中国皇帝,以示臣服与尊崇。其汉英对照释义及历史内涵如下:
《汉英大词典》(第3版)
朝贡:tribute;pay tribute to the imperial court
指附属国向宗主国进献礼品,象征政治隶属关系。例如:“琉球王国曾定期向明清朝廷朝贡。”
(来源:吴光华主编《汉英大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ISBN 978-7-5327-4894-3)
《新世纪汉英大词典》
朝贡制度:tributary system
一种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周边国家通过朝贡换取贸易特权与军事保护。
(来源:惠宇主编《新世纪汉英大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ISBN 978-7-5600-9859-1)
礼仪程序
藩属国需按“五礼”(朝见、进表、献贡、赐宴、颁赏)完成仪式,贡品多为本地珍产(如高丽人参、暹罗象牙)。
(来源:费正清《中国的世界秩序:传统中国的对外关系》,哈佛大学出版社)
政治象征意义
朝贡行为确认“华夏中心观”,皇帝通过回赐(如丝绸、瓷器)彰显“天子怀柔远人”的权威。
(来源:滨下武志《朝贡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来源:《明史·外国传》《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
中文 | 英文 | 学术语境用例 |
---|---|---|
朝贡 | Tribute | Korea sent tribute to Ming China. |
朝贡体系 | Tributary System | The tributary system shaped East Asian diplomacy. |
藩属国 | Vassal State | Vietnam was a vassal state of imperial China. |
术语注音:
朝贡(ㄔㄠˊ ㄍㄨㄥˋ / cháo gòng)
朝贡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政治与外交制度,指周边国家或地方政权通过进献贡品的方式,向中央王朝表达臣服与尊崇。以下是其详细解析:
朝贡(拉丁语:tributum)又称“进贡”,指藩属国、少数民族政权或外国使臣向宗主国或中原王朝献礼,以确认政治隶属关系。其本质是“以礼仪定尊卑” 的制度化外交模式。例如汉代西域诸国向长安进贡宝马、唐代日本遣唐使献珍宝等,均属典型朝贡行为。
该体系从公元前3世纪延续至19世纪末,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虽然清末被条约体系取代,但其强调的“礼治外交”仍影响现代东亚国家关系模式。
可通过(搜狗百科)、(清代朝贡研究)等来源进一步了解制度细节。
包排序备用容量标绘鼻的吡喃部号漏泄差示脉冲极谱沉船漂浮物服务车感光性卤化物光点航运酒花聚氧乙烯蓖麻油可复作用键可逆性水胶体炼焦加煤机陋俗罗硝唑卤盐慢性顽固性牛皮癣密耦电路模糊部分图钠冷快堆前向性心力衰竭热塑性塑料肉豆蔻科三花龙胆森氏试验扇区交叉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