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y tribute
face; government; morning
tribute
朝貢(cháo gòng)是中國古代政治與外交體系中的核心制度,指周邊藩屬國或外邦使節攜帶貢品觐見中國皇帝,以示臣服與尊崇。其漢英對照釋義及曆史内涵如下:
《漢英大詞典》(第3版)
朝貢:tribute;pay tribute to the imperial court
指附屬國向宗主國進獻禮品,象征政治隸屬關系。例如:“琉球王國曾定期向明清朝廷朝貢。”
(來源:吳光華主編《漢英大詞典》,上海譯文出版社,ISBN 978-7-5327-4894-3)
《新世紀漢英大詞典》
朝貢制度:tributary system
一種以中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周邊國家通過朝貢換取貿易特權與軍事保護。
(來源:惠宇主編《新世紀漢英大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ISBN 978-7-5600-9859-1)
禮儀程式
藩屬國需按“五禮”(朝見、進表、獻貢、賜宴、頒賞)完成儀式,貢品多為本地珍産(如高麗人參、暹羅象牙)。
(來源:費正清《中國的世界秩序:傳統中國的對外關系》,哈佛大學出版社)
政治象征意義
朝貢行為确認“華夏中心觀”,皇帝通過回賜(如絲綢、瓷器)彰顯“天子懷柔遠人”的權威。
(來源:濱下武志《朝貢體系與近代亞洲經濟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來源:《明史·外國傳》《琉球王國漢文文獻集成》)
中文 | 英文 | 學術語境用例 |
---|---|---|
朝貢 | Tribute | Korea sent tribute to Ming China. |
朝貢體系 | Tributary System | The tributary system shaped East Asian diplomacy. |
藩屬國 | Vassal State | Vietnam was a vassal state of imperial China. |
術語注音:
朝貢(ㄔㄠˊ ㄍㄨㄥˋ / cháo gòng)
朝貢是中國古代一種特有的政治與外交制度,指周邊國家或地方政權通過進獻貢品的方式,向中央王朝表達臣服與尊崇。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朝貢(拉丁語:tributum)又稱“進貢”,指藩屬國、少數民族政權或外國使臣向宗主國或中原王朝獻禮,以确認政治隸屬關系。其本質是“以禮儀定尊卑” 的制度化外交模式。例如漢代西域諸國向長安進貢寶馬、唐代日本遣唐使獻珍寶等,均屬典型朝貢行為。
該體系從公元前3世紀延續至19世紀末,形成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國際秩序。雖然清末被條約體系取代,但其強調的“禮治外交”仍影響現代東亞國家關系模式。
可通過(搜狗百科)、(清代朝貢研究)等來源進一步了解制度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