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迟英文解释翻译、凌迟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put to death by dismembering the body
分词翻译:
凌的英语翻译:
approach; insult; rise high
迟的英语翻译:
lateness; slow
【医】 hyp-; hypo-
专业解析
"凌迟"(Lingchi)是中国古代刑罚体系中最具争议性的极刑之一,其汉英对应翻译为"Death by a Thousand Cuts"或"Slow Slicing"。该刑罚最早可追溯至辽代(907-1125),直至1905年由《大清现行刑律》正式废除。
从法律史学角度解析,凌迟包含三重核心要义:
- 仪式性惩戒:根据《唐律疏议》延伸的司法理念,该刑罚通过延长受刑者死亡过程(通常持续2-3日),实现"天人共鉴"的震慑效果。美国汉学家Jerome Bourgon在《中国酷刑考》中指出,这种行刑方式融合了儒家"礼刑合一"的治理思想。
- 技术规范:据《大明律》刑部档案记载,标准行刑流程包含8个阶段,刀数从24刀到3600刀不等,要求刽子手接受专门训练以维持受刑者意识清醒。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保存的《洗冤录》手抄本对此有详细技术记载。
- 文化隐喻:牛津大学汉学家鲁惟一(Michael Loewe)在《早期中华帝国的刑罚》中强调,"凌迟"的英译"Death by a Thousand Cuts"未能完整传达其"毁形灭相"的哲学内涵——通过肢解肉体达到消除社会记忆的终极惩罚。
该刑罚主要适用于"十恶"重罪,根据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清朝268年间共有589例官方记录,其中47%涉及政治叛乱案件。1905年法律改革后,沈家本主导的修律运动将其永久废止,标志着中国传统法系向现代司法转型的关键节点。
网络扩展解释
“凌迟”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古代酷刑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源与基本含义
- 本义:原写作“陵迟”,指山丘的缓坡(如“缓缓的山丘”)。
- 引申义:后转用于刑罚名称,取其“缓慢”之意,即通过极缓慢的方式处死犯人,俗称“千刀万剐”。
二、作为刑罚的凌迟
-
执行方式
通过割肉、肢解等步骤使犯人缓慢死亡,具体包括:
- 第一刀割前胸肉抛向空中,称“祭天肉”;
- 第二刀割头皮遮眼,称“遮眼罩”(避免犯人与刽子手对视);
- 后续逐步切割四肢和躯干,最后剖腹断喉。
-
历史沿革
- 起源:最早见于五代,辽代定为法定刑罚;
- 沿用:金、元、明、清均保留,清末(1905年)废除;
- 文献记载:《宋史·刑法志》描述为“先断其肢体,乃抉其吭”。
三、其他含义与用法
- 比喻义:现代语境中可形容极端残酷的行为或长期折磨;
- 误用延伸:个别资料提到“延迟”义(如活动推迟),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权威依据。
四、文化影响
作为封建时期最严酷的刑罚之一,凌迟反映了古代律法的残忍性,其名称和行刑细节常见于历史文献、文学创作(如《窦娥冤》)。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行刑流程或历史案例,可参考《清史稿》或《中国酷刑史》等专业史料。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锕铀衰变系巴美生保护信托变更开关避尾字符残渣油持重当事人多值关系法人财团蜂窝织炎性脓肿敷料车盖杀罗红细胞变性的货币流通额郊游结论找寻程序节前的军警聚铁糖螯合物氯酸盐平凹的平衡股利息基金清除文件渗析培养事后行为斯托克斯定律搪瓷高压釜卫兵室微分化学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