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淩遲英文解釋翻譯、淩遲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put to death by dismembering the body

分詞翻譯:

淩的英語翻譯:

approach; insult; rise high

遲的英語翻譯:

lateness; slow
【醫】 hyp-; hypo-

專業解析

"淩遲"(Lingchi)是中國古代刑罰體系中最具争議性的極刑之一,其漢英對應翻譯為"Death by a Thousand Cuts"或"Slow Slicing"。該刑罰最早可追溯至遼代(907-1125),直至1905年由《大清現行刑律》正式廢除。

從法律史學角度解析,淩遲包含三重核心要義:

  1. 儀式性懲戒:根據《唐律疏議》延伸的司法理念,該刑罰通過延長受刑者死亡過程(通常持續2-3日),實現"天人共鑒"的震懾效果。美國漢學家Jerome Bourgon在《中國酷刑考》中指出,這種行刑方式融合了儒家"禮刑合一"的治理思想。
  2. 技術規範:據《大明律》刑部檔案記載,标準行刑流程包含8個階段,刀數從24刀到3600刀不等,要求劊子手接受專門訓練以維持受刑者意識清醒。英國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保存的《洗冤錄》手抄本對此有詳細技術記載。
  3. 文化隱喻:牛津大學漢學家魯惟一(Michael Loewe)在《早期中華帝國的刑罰》中強調,"淩遲"的英譯"Death by a Thousand Cuts"未能完整傳達其"毀形滅相"的哲學内涵——通過肢解肉體達到消除社會記憶的終極懲罰。

該刑罰主要適用于"十惡"重罪,根據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清朝268年間共有589例官方記錄,其中47%涉及政治叛亂案件。1905年法律改革後,沈家本主導的修律運動将其永久廢止,标志着中國傳統法系向現代司法轉型的關鍵節點。

網絡擴展解釋

“淩遲”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古代酷刑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二、作為刑罰的淩遲

  1. 執行方式
    通過割肉、肢解等步驟使犯人緩慢死亡,具體包括:

    • 第一刀割前胸肉抛向空中,稱“祭天肉”;
    • 第二刀割頭皮遮眼,稱“遮眼罩”(避免犯人與劊子手對視);
    • 後續逐步切割四肢和軀幹,最後剖腹斷喉。
  2. 曆史沿革

    • 起源:最早見于五代,遼代定為法定刑罰;
    • 沿用:金、元、明、清均保留,清末(1905年)廢除;
    • 文獻記載:《宋史·刑法志》描述為“先斷其肢體,乃抉其吭”。

三、其他含義與用法

四、文化影響

作為封建時期最嚴酷的刑罰之一,淩遲反映了古代律法的殘忍性,其名稱和行刑細節常見于曆史文獻、文學創作(如《窦娥冤》)。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行刑流程或曆史案例,可參考《清史稿》或《中國酷刑史》等專業史料。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比移值步時選擇串行分配算法出現的單指指紋分析大曲菌酸等時解調渎職方格式砌磚分離空間複數數據結構氟氧铌酸關于什麽樣的損失監獄學家靜态特性近中技術經濟學家寄銷貨物保險氯氧化镤盤入負債氣膠溶體生産合作社首要順序圖斯基爾氏征損害名譽的诽謗同步檢測烷化聚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