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筒(huàtǒng)是汉语中对声音信号进行电信号转换的拾音设备统称,其英文对应词为"microphone"(常缩写为"mic")。作为专业音频采集工具,其定义包含以下四个维度:
一、基础定义与技术原理
根据《牛津英语词典》的定义,microphone指"将声波转换为电信号的换能器,通过振膜振动产生对应电信号" 。该过程遵循电磁感应定律,公式可表示为: $$ V_{out} = B cdot l cdot v $$ 其中B为磁感应强度,l为导体长度,v为振膜振动速度。
二、技术分类标准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60268-4)将话筒分为动圈式、电容式、铝带式三大类。动圈式话筒采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适用于高声压级场景;电容式话筒依赖极化电压下的电容变化,具有更宽频响(20Hz-20kHz)。
三、应用场景演进
根据BBC技术手册记载,现代话筒已发展出领夹式(Lavalier)、界面式(Boundary)、枪式(Shotgun)等20余种专业形态,在教育直播、影视制作、应急通讯等场景中,话筒信噪比(SNR)需达74dB以上方能满足专业需求。
四、历史发展脉络
贝尔实验室1923年发明的碳粒话筒奠定了电话通讯基础,而1931年Western Electric推出的双振膜电容话筒(型号640AA)首次实现全向/心形指向可切换功能,这项技术后被收录于《IEEE电子器件发展史》。当代 MEMS 话筒芯片尺寸已缩小至3mm×4mm×1mm,信噪比提升至68dB(A)。
话筒(huà tǒng)是一种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或用于扩音的装置,其含义和功能可从以下四方面综合解释:
核心定义
主要包含三类释义:
技术原理
通过接收声波振动,产生或调制电流信号,实现声音的传输、记录或放大。现代话筒多采用动圈式、电容式、驻极体等技术()。
应用场景
广泛用于电话通讯、舞台演出、会议扩音等场景。例如中提到的司机用话筒提醒让座,或舞台表演时通过麦克风传递声音()。
延伸功能
部分专业设备兼具信号处理功能,如硅微麦克风通过CMOS技术实现微型化,适用于手机等便携设备()。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技术参数,可参考沪江词典或查字典的完整词条。
不悦程序复杂性等张收缩二苯嗪硫酮概算估价单化学计算法酱色睫状小带松解法计算机构劳动密集企业掠入射螺旋菌耐热钢内阁盘绕的强制更换前脉冲七价元素青年变形性关节炎起泡契约履行地法缺省初始化日托托儿所森林保护员烧套环双异丙吡胺输卵管直肠瘘索引顺序组织坦天线加感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