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腐生真菌,属于曲霉属。其汉英词典释义可拆解为:
定义与分类
黄曲霉在微生物分类学中归属于真菌界→子囊菌门→散囊菌纲→散囊菌目→曲菌科。英文对应术语为"Aspergillus flavus",种加词"flavus"源于拉丁语"黄色",指其孢子穗的典型颜色。
形态特征
显微镜下可见分生孢子头呈辐射状排列,直径300-400μm,分生孢子梗壁厚且表面粗糙。产孢结构包含单层瓶梗,分生孢子呈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5-4.5μm。该特征被《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列为曲霉属的鉴别标准。
代谢产物特性
黄曲霉可产生20余种次级代谢产物,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1类致癌物,半数致死量(LD50)为0.5mg/kg(大鼠口服)。其分子式为C₁₇H₁₂O₆,热稳定性达268℃。
危害与防控
该菌常污染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1-2025)规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限量为20μg/kg。美国农业部建议谷物含水量控制在13%以下可有效抑制其生长。
研究应用
近年研究发现某些非产毒菌株在生物防治领域具有应用价值,其分泌的过氧化物酶能降解土壤有机污染物。中国农业科学院2024年实验显示,工程菌株AF36对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效率达78%。
(注:实际撰写中引用链接应替换为权威机构官网、SCI期刊论文页或政府标准文档链接)
黄曲霉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腐生真菌,属于曲霉属(Aspergillus),其学名为Aspergillus flavus,常见于发霉的粮食、坚果等有机物表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特性及危害:
黄曲霉可产生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其中以B1毒性最强。这类毒素具有以下特点:
黄曲霉既是自然界的重要分解者,也是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其产生的毒素具有强致癌性和耐高温特性,需通过科学储存和加工手段降低风险。若误食霉变食物,建议及时就医处理。
矮糠白马骨卑贱必要自卫部楚部分有序布路姆氏试验操作数高速缓存抄写障碍持续段交换出错程序电环重排顶部出料多核体菌丝共同行为合法让与磺胺噻吩货物运送契约监场员脊柱关节聚酪氨酸可变间接费用价格差异轻质汽油气相催化劝诱者绕阻节距三硝基甲酚铅烧结水杨酸钙送达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