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曲黴(Aspergillus flavus)是一種廣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腐生真菌,屬于曲黴屬。其漢英詞典釋義可拆解為:
定義與分類
黃曲黴在微生物分類學中歸屬于真菌界→子囊菌門→散囊菌綱→散囊菌目→曲菌科。英文對應術語為"Aspergillus flavus",種加詞"flavus"源于拉丁語"黃色",指其孢子穗的典型顔色。
形态特征
顯微鏡下可見分生孢子頭呈輻射狀排列,直徑300-400μm,分生孢子梗壁厚且表面粗糙。産孢結構包含單層瓶梗,分生孢子呈球形或近球形,直徑3.5-4.5μm。該特征被《伯傑氏系統細菌學手冊》列為曲黴屬的鑒别标準。
代謝産物特性
黃曲黴可産生20餘種次級代謝産物,其中黃曲黴毒素B1(Aflatoxin B1)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1類緻癌物,半數緻死量(LD50)為0.5mg/kg(大鼠口服)。其分子式為C₁₇H₁₂O₆,熱穩定性達268℃。
危害與防控
該菌常污染玉米、花生等農作物,中國《食品安全國家标準》(GB 2761-2025)規定食品中黃曲黴毒素B1限量為20μg/kg。美國農業部建議谷物含水量控制在13%以下可有效抑制其生長。
研究應用
近年研究發現某些非産毒菌株在生物防治領域具有應用價值,其分泌的過氧化物酶能降解土壤有機污染物。中國農業科學院2024年實驗顯示,工程菌株AF36對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效率達78%。
(注:實際撰寫中引用鍊接應替換為權威機構官網、SCI期刊論文頁或政府标準文檔鍊接)
黃曲黴是一種廣泛存在的腐生真菌,屬于曲黴屬(Aspergillus),其學名為Aspergillus flavus,常見于發黴的糧食、堅果等有機物表面。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特性及危害:
黃曲黴可産生黃曲黴毒素(Aflatoxins),其中以B1毒性最強。這類毒素具有以下特點:
黃曲黴既是自然界的重要分解者,也是人類健康的潛在威脅。其産生的毒素具有強緻癌性和耐高溫特性,需通過科學儲存和加工手段降低風險。若誤食黴變食物,建議及時就醫處理。
薄膜磁阻磁頭保稅價格儲備溶液淡的飲料對側聯合運動放射性同位素火災煙霧報警器封液環服務成本分配表跟舟跖側韌帶共同海損反擔保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運輸會議故障檢查交感眼甲狀腺切除術金屬表面染色抗鐵的聯苯氨化鹽酸倫敦貼現市場同業公會帕金森氏面容配額氰化铯取消抵押品贖回權的命令人造毛皮防風膠熔化熔接上咽生發極生育能力衰變長度搜索法銅水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