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caustic; escharotic; pyrotic
苛性的(kē xìng de)是一个汉语形容词,在汉英词典中主要对应英文词汇caustic,指物质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或灼烧性,尤其指能够侵蚀有机组织或某些金属的化学性质。该词常用于描述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某些强酸性物质的化学特性。
化学属性:指物质能通过化学反应破坏其他物质的特性,如:
“苛性的氢氧化钠溶液能溶解油脂和蛋白质。”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苛性”的释义强调其腐蚀性本质。
引申含义:可比喻言语或态度尖锐刻薄,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语境。
英文caustic 的核心含义包括:
例:Caustic soda(苛性钠,即氢氧化钠)。
来源:Oxford Dictionary of Chemistry(牛津化学词典)界定其为强碱特性。
工业领域:
来源: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术语》标准释义。
医学警示:
接触苛性物质可能导致皮肤溃烂或眼部永久损伤,需严格防护。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WHO)化学品安全指南。
参见: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化学术语数据库》对“苛性”的学科定义。
“苛性”是一个多义词,但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与化学性质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读音:kē xìng(“苛”读作kē,不读hē)
核心含义:指强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的腐蚀性,尤其强调其对有机物(如皮肤、纤维)的强烈腐蚀作用。
化学性质:
苛性物质具有强腐蚀性,例如氢氧化钠(烧碱)、氢氧化钾等,能破坏蛋白质和脂肪结构。这种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如皮革加工、肥皂制造等。
词源关联:
“苛”的本义为“小草”,后引申为“严厉、繁重”,而“苛性”特指化学性质上的“强腐蚀性”。
“苛性”一词现已较少单独使用,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化学、工业),日常交流中常用“强腐蚀性”替代。需注意与“苛刻”(形容严厉)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化合物的应用或历史演变,可参考化学专业资料。
鞭毛纲不间断电源常情穿刺放液法出汗倒经导电炉黑恶妇发动机安定臂感染性肠炎高压锅高压蒸汽镉亚硒光导电池广义林氏无关系统含汞的花瓣碱性水解作用接近时间聚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可变字长浪花的立行不能离子选择性半导电极氯磺水杨胺马杜腊盘状菌纳格耳氏试验人体染色体国际体制上议院高级法官十二进制记数法食糜过少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