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序外围接口英文解释翻译、可编程序外围接口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programmable peripheral interface
分词翻译:
可的英语翻译:
approve; but; can; may; need; yet
编程序的英语翻译:
program
外围接口的英语翻译:
【计】 peripheral interface
专业解析
可编程序外围接口 (kě biān chéngxù wàiwéi jiēkǒu) 是一个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硬件领域的专业术语,其对应的标准英文翻译是Programmable Peripheral Interface (PPI)。
详细解释如下:
-
核心定义:
- 它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通常作为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与外部外围设备之间的可编程连接桥梁。
- “可编程序”指其功能和工作模式可以通过软件(由CPU写入特定的控制字到接口芯片的控制寄存器)进行配置和改变,使其能够适应连接不同种类或具有不同通信要求的外围设备(如打印机、键盘、显示器、传感器、执行器等)。
- “外围接口”指它专门设计用于处理CPU与外部世界(即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输入/输出(I/O)操作。它解决了CPU高速与外围设备低速、信号格式差异等不匹配问题。
-
关键功能与技术细节:
- 并行数据传输: 经典的PPI(如Intel 8255)主要提供并行I/O端口。这意味着它可以同时传输多位数据(例如8位、16位、32位),通过一组物理连线(数据总线)与外围设备连接,传输速度通常比串行接口快。
- 端口可配置性: PPI通常提供多个独立的I/O端口(例如Port A, Port B, Port C)。每个端口或端口的子集可以被独立配置为输入模式(从外设读取数据到CPU)、输出模式(将CPU数据发送到外设)或双向模式(既可输入又可输出)。
- 工作模式控制: 通过写入控制寄存器,PPI可以设置不同的工作模式。例如,Intel 8255支持:
- 模式0:基本输入/输出模式 - 各端口独立进行简单I/O。
- 模式1:选通输入/输出模式 - 利用部分端口线(如Port C)作为握手信号线(如STB, IBF, ACK, OBF),实现与需要同步控制信号的外设(如打印机)的可靠数据传输。
- 模式2:双向总线模式 - 主要用于需要双向数据总线(如与另一个处理器通信)的场合。
- 信号缓冲与驱动: PPI提供必要的缓冲能力,增强CPU总线的驱动能力以连接外部设备,并提供一定程度的电气隔离。
- 中断处理支持: 在选通工作模式下,PPI可以产生中断请求信号通知CPU数据传输状态(如输入数据就绪、输出缓冲区空),提高CPU效率。
-
典型应用场景:
- 在早期的微机系统和嵌入式系统中广泛使用,作为连接键盘、LED显示器、开关、打印机、模数转换器(ADC)、数模转换器(DAC)等设备的通用接口。
- 虽然现代系统中许多功能已被更高度集成的芯片组或专用接口(如USB, PCIe)取代,但PPI的设计思想和可编程并行I/O的概念在微控制器(MCU)的GPIO(通用输入输出)模块中仍然存在并广泛应用。理解PPI有助于理解底层硬件接口原理。
参考来源:
- Intel Corporation. (1993). Peripheral Components [Datasheet]. (Specifically for Intel 8255A/8255A-5 Programmable Peripheral Interface).
- IEEE Standards Association. (1987). IEEE Standard Digital Interface for Programmable Instrumentation (IEEE 488). (While not about PPI chips per se, this standard exemplifies the concept of programmable interfaces for peripher/instrumentation).
网络扩展解释
可编程序外围接口(Programmable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允许通过编程配置的硬件接口,主要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控制。以下是详细解释:
1.核心定义
可编程序外围接口通常指可编程的硬件芯片(如8255A芯片),通过软件设置其工作模式和数据传输方式。它能够根据需求灵活调整输入/输出端口的功能,适应不同外围设备的连接要求。
2.组成与功能
- 可编程逻辑单元:如FPGA或CPLD,通过编程定义接口逻辑功能。
- 数据端口:支持双向数据传输(如8位或16位端口)。
- 控制寄存器:用于配置工作模式(如模式0基本I/O、模式1选通I/O等)。
3.典型应用场景
- 工业控制:连接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实时采集数据并控制动作。
- 通信设备:管理串口、并口等通信协议。
- 嵌入式系统:作为微处理器与键盘、显示器等外设的桥梁。
4.与传统接口的区别
- 灵活性:传统接口功能固定(如固定输入或输出),而可编程接口可通过软件重新定义端口模式。
- 扩展性:支持多种外设连接,减少硬件设计复杂度。
- 效率优化:通过编程实现中断控制、数据缓冲等高级功能。
5.常见实现示例
- Intel 8255A:经典的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提供3个8位端口,支持多种工作模式。
- 现代FPGA接口:集成可编程逻辑,实现高速、高定制化的外围通信。
可编程序外围接口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为计算机与外部设备提供了高度灵活的交互通道,显著提升了系统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芯片(如8255A)的编程方法,可参考硬件手册或相关技术文档。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胞嘧啶核苷酸标图标准色避雷针操作数存取侧面布景除非另有规定反分神伏耳托利尼氏征浮游选矿汞荧光素故障自动查寻后置混合储藏谨慎小心禁止付款肌肉重生的.滋养的酒徙卡尔伐胶片藐视内增塑奇数电子舌深肌施主能级受托人代客保险双重超外差式素馨属植物糖胶树胶工人溃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