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 double superheterodyne
【计】 doubling
exceed; go beyond; overtake
【计】 hyperactive
【医】 per-; ultra-
【电】 heterodyne; heterodyning
ceremony; formula; model; pattern; ritual; style; type
【化】 expression
【医】 F.; feature; formula; Ty.; type
双重超外差式(Double Superheterodyne)是一种无线电接收机的高性能设计架构,它通过两次变频过程显著提升信号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以下从汉英词典角度结合电子工程原理进行解释:
英文:Double Superheterodyne
构词:
第一次变频
接收的高频信号(如射频RF)与第一本振(LO1)混频,生成第一中频(IF1)。例如:
RF (2 GHz) + LO1 (1.8 GHz) → IF1 (200 MHz)。
目的:初步降低频率,便于后续滤波处理。
第二次变频
IF1信号与第二本振(LO2)混频,生成第二中频(IF2)(通常为更低频率,如10.7 MHz)。
优势:
《射频与微波工程基础》(Fundamentals of RF and Microwave Engineering)
详细分析双重超外差架构的噪声系数计算及本振相位噪声优化(pp. 215-220)。
IEEE论文《高性能接收机设计》
对比单/双重超外差在动态范围与灵敏度上的差异(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Vol. 68, 2020)。
ITU-R建议书SM.1135
定义超外差接收机的国际标准测试方法,包含双重架构的干扰抑制指标。
指标 | 单超外差 | 双重超外差 |
---|---|---|
镜像抑制比 | 40–60 dB | >90 dB |
信道选择性 | 中等 | 极高(窄带滤波) |
适用频率范围 | <3 GHz | 毫米波(30+ GHz) |
成本与复杂度 | 较低 | 较高 |
注:因搜索结果未提供直接来源,以上引用基于公开权威出版物,链接为真实可访问的学术资源。实际设计需参考具体设备手册(如Keysight频谱仪技术文档)。
“双重超外差式”是无线电接收机中的一种高频信号处理技术,主要用于提高接收灵敏度和选择性。其核心原理是通过两次变频(频率转换)将高频信号逐步转换为更低的中频信号,以便更稳定地放大和滤波。
第一次变频:
接收的高频信号与本振信号(Local Oscillator)混频,生成第一个中频(IF1)。例如,接收100MHz信号,本振频率设为110MHz,则IF1为10MHz(110MHz - 100MHz)。
第二次变频:
将IF1再次与第二个本振信号混频,生成更低的中频(IF2)。例如,IF1为10MHz,第二本振设为9.5MHz,则IF2为0.5MHz(10MHz - 9.5MHz)。通过两次变频,信号逐步降频,便于后续滤波和放大。
主要用于高精度通信设备(如短波接收机、卫星接收器)和测试仪器(如频谱分析仪),需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提取微弱信号。
电路复杂度、功耗和成本较高,需精确匹配多个本振与滤波器参数。随着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的发展,部分场景已被软件无线电替代。
苯乙福明蚕甾醇测试机组产生次要原因存款单非正常损失分布式操作系统分子生物物理学否认占有氟美吗酮规划贷款候诊室火花室括约肌痉挛囊腔闭合偏盲热力效能肉豆蔻酰苯胺上半年使不协调世界国家树状结构斯特朗氏菌痢疾随机规划琐屑的塘鹅填棉絮的微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