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性关税英文解释翻译、禁止性关税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经】 prohibitive duty
分词翻译:
禁止的英语翻译:
prohibit; forbid; enjoin; estop; inhibit; interdict; suppress
【计】 inhibition
【医】 abolition; interdiction; taboo
【经】 interdiction; prohibit; restraint
关税的英语翻译:
custom duty; duty; tariff
【经】 customs; customs dues; customs duties; impost; tariff; trade barrier
专业解析
禁止性关税(Prohibitive Tariff) 指一国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率极高,其核心目的在于完全阻止该商品进入本国市场,而非增加财政收入或提供适度保护。其本质是通过人为设置难以承受的进口成本,使外国商品在价格上彻底丧失竞争力,从而消除进口行为。
核心特征与作用
- 超高税率:税率通常远高于保护性关税,甚至可能超过商品本身价值的100%或更高,使得进口后的商品售价远高于国内同类产品或消费者可接受范围。其经济效应可通过公式表示:
$$
P{text{进口后}} = P{text{国际}} times (1 + t)
$$
其中 ( t ) 为禁止性关税率,当 ( t ) 足够大时,( P_{text{进口后}} ) 远超国内市场价格或消费者支付意愿,导致进口量为零。
- 目的明确:唯一目标是彻底禁止进口。这常用于保护国内战略性产业、国家安全相关产品(如武器、敏感技术)、或应对极端不公平贸易行为(理论上)。有时也用于政治或外交施压。
- 贸易壁垒的极端形式:是关税壁垒中最具限制性的一种,效果等同于进口配额为零或彻底的进口禁令。
与保护性关税的区别
- 保护性关税(Protective Tariff):旨在提高进口商品价格,削弱其竞争力,保护国内产业免受过度冲击,但仍允许一定数量的进口。税率设定在能提供有效保护但又不完全阻断贸易的水平。
- 禁止性关税:税率设定在彻底消灭任何潜在进口的水平,目标是零进口。
应用与争议
- 在WTO框架下,成员国的关税通常受到约束(Bound Tariffs),设定极高的禁止性关税可能违反承诺。但在特定情况下(如国家安全例外)或针对非成员国可能被使用。
-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禁止性关税扭曲市场严重,降低全球资源配置效率,损害消费者福利(剥夺选择权),并可能引发贸易伙伴的强烈报复。
参考资料来源:
- 世界贸易组织(WTO)关于关税与贸易保护的官方解释:WTO Tariffs(涵盖关税类型及约束税率概念)。
- 经济学教材对关税类型的经典分类,如Krugman & Obstfeld著《国际经济学》中关于关税保护程度的论述。
-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或中国海关总署等机构发布的贸易政策文件中,对极端关税措施的界定与应用场景分析(需查阅具体政策文件)。
网络扩展解释
禁止性关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保护性关税制度,其核心目的是通过高额关税彻底抑制进口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
定义与作用机制
当关税税率被设定为超过「国内自产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的差额时,进口商品在国内的售价将高于本土同类产品,导致进口商无利可图。例如,若某商品国内生产成本为100元,国际价格为80元,当关税税率超过25%(即关税额>20元)时,进口总成本将超过100元,此时关税即具有禁止性。
-
实施目的
主要用于两种场景:
- 保护国内产业免受低价进口商品的毁灭性竞争
- 作为贸易报复手段回应他国的限制性政策
-
经济影响
虽然能短期内保护本土企业,但长期可能导致:
- 国内企业缺乏创新动力
- 消费者选择减少
- 可能引发贸易伙伴的报复性措施
-
与普通保护关税的区别
普通保护关税仅削弱进口商品竞争力,而禁止性关税通过设置临界税率(公式:$t > frac{P_d - P_w}{P_w}$,其中$P_d$为国内价,$P_w$为国际价),直接使进口行为在经济上不可行。
该政策常见于幼稚产业保护或战略物资领域,但WTO框架下受到严格限制。实际应用中需权衡保护效果与国际贸易关系风险。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矮糠保持状态不挥发油残局船方不负担装卸理仓费用脆弱梭菌代数操作语言单程分解低位位置第五次催告出庭钒酸铁分度盘感应发电机家属住所家庭组织基金平衡表经期忧郁症捩转菌素零阶硫酸捕沫器面向测量的指令某事硼砂蔷薇蜜品红培养基生产定单神经性言语障碍时间单位受监禁授与者外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