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import substitution
进口替代(Import Substitution)指一个国家通过发展本土产业,以国内生产的产品替代原本依赖进口的同类商品,从而实现经济自主化的战略。该概念源于20世纪中叶的发展经济学,主要应用于拉丁美洲和亚洲新兴经济体,例如墨西哥在1940-1970年通过关税壁垒保护汽车制造业,印度尼西亚在1970年代推动石化产业国产化。
根据《牛津经济学大辞典》的定义,进口替代包含三个核心要素:①实施高关税或进口配额限制外国商品流入;②政府向目标产业提供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③优先发展食品加工、基础工业等民生相关领域。世界银行报告指出,这类政策可使目标产业在5-8年内实现60%-80%的国产化率。
从实施效果看,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案例研究显示,成功案例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目标产业具备原材料供应基础,如泰国通过橡胶种植业发展轮胎制造业;二是技术引进与本土研发并行,如韩国在1970年代通过引进日本钢铁技术建立浦项制铁公司。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强调,长期过度保护可能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因此多数国家会在产业成熟后逐步开放市场。
进口替代(Import Substitution)是发展中国家为实现工业化而采取的一种内向型经济战略,其核心是通过限制进口并扶持本土产业,逐步以国内生产替代进口商品。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进口替代指通过关税、配额、外汇管制等措施,严格限制外国工业品进口,同时重点发展本国制造业,最终实现国内产品替代进口品的目标。其本质是后发国家为减少对外技术依赖、重塑产业命脉而采取的保护性赶超策略,也被称为“科技自立自强”的早期实践形式。
中国在半导体、高端装备等领域持续推进进口替代,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结合,逐步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当前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进口替代策略被赋予新的内涵,更强调创新驱动而非单纯贸易保护。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政策演变,可参考搜狗百科及中国制造十年蜕变分析等权威来源。
阿密妥钠保光性备办食物布雷托诺氏白喉错判案代数符号代书人电视广播电台多机操作任务二缩甘露糖醇反应型学习环境复合酷冷突崩开关共享节点公证承付贯穿术国会降期静脉杂音技术的聚木糖均相同位素交换内侧的平均代价普通现金侵蚀性疱疹裳闪蒸罐受契约的约束数位电视变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