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Turing; Turing machine
图灵机(Turing Machine)是计算机科学和数学逻辑中的一个核心理论模型,由英国数学家艾伦·图灵(Alan Turing)于1936年提出。它抽象地定义了“可计算性”(computability)的概念,为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无限长的带子,划分为离散的单元格(cells),每个单元格可存储一个符号(如 0、1 或空白)。
在存储带上移动,读取或修改当前单元格的符号。
记录图灵机当前的状态(如 ( q_0, q_1, ldots )),初始状态为 ( q_0 )。
控制规则,格式为:
[ (当前状态, 当前符号) rightarrow (新状态, 写入符号, 移动方向) ]
移动方向为左(L)、右(R)或不动(N)。
图灵机按步骤执行:
所有“可计算”问题均可由图灵机解决,奠定了计算理论的边界(来源: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可模拟其他任意图灵机,是现代存储程序计算机的理论原型(来源:MIT Press)。
Turing, A. M. (1936). On Computable Number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ntscheidungsproblem. Proceedings of the London Mathematical Society.
DOI链接(需通过学术数据库访问)
Sipser, M. (2013).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Computation (3rd ed.). Cengage Learning.
[ISBN: 978-1133187790]
“Turing Machine” in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如P、NP问题均基于图灵机模型定义(来源:Clay Mathematics Institute)。
图灵完备性(Turing Completeness)是编程语言能否表达所有可计算问题的标准(如Python、C++均满足)。
图灵机是计算机科学中最基础的理论模型,由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于1936年提出。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简单的规则模拟任何可能的计算过程,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以下是详细解释:
工作原理 图灵机通过有限指令集逐步操作:读取符号→根据规则修改符号/移动→改变状态,直至达到停机状态。例如,若用图灵机计算1+1,它会将输入"11"转换为"11#"(#为分隔符),通过移动和改写符号最终输出"10"(二进制结果)。
理论意义
图灵机虽为抽象模型,但其"通过有限步骤处理无限信息"的核心思想,直接推动了从机械计算到电子计算机的跨越。当前所有经典计算机本质上都是图灵机的物理实现。
巴西勒因编者程序控制间隔定时器淳厚单位化货物地球卫星图象处理渎职行为耳周骨废除或限定继承权肺泡性气喘膈韧带攻击性观察距离鲑红酸降冰片降价率课题聋迷行气动控制器乳白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设计最大额定神经电流十七碳烯二酸收集盘斯科特蒸发器同步论蜕变能托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