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aggressive nature; aggressivity
在汉英词典框架下,"攻击性"的核心概念可分解为三个语义层次:
行为层面(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10版)
对应英文"aggressiveness",指通过肢体动作、语言威胁或武器使用等主动侵犯行为,如:The player was penalized for aggressive behavior on the field(球员因场上攻击性行为受罚)。该释义强调行为层面的主动性。
心理特质(剑桥学术英语词典)
作为心理学术语时译为"offensiveness",描述个体内在的攻击倾向性人格特征。心理学研究显示,攻击性特质与杏仁核活跃度存在正相关,这属于非病理性的性格维度描述。
战术属性(韦氏法律词典2024版)
在法律及军事语境中对应"combative nature",特指符合交战规则的战术行为。如国际法认可的preemptive strike(预防性攻击)属于合法攻击性防卫策略,该定义强调程序合规性。
语言学研究表明,该词在跨文化语境中存在语义偏移现象。中文"攻击性"相比英语"aggressive"更多隐含负面评价,而英语语境中该词可包含"进取的"积极含义,这种差异在商务谈判场景中尤为显著。
攻击性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在不同领域和视角下有不同解释,以下是综合心理学、行为学等角度的详细分析:
攻击性指个体有意对他人或事物实施挑衅、侵犯或破坏的心理倾向及行为表现,属于人格特征中的一种缺陷。心理学强调其核心特征为有目的的伤害性,包括身体伤害(如暴力行为)、语言攻击(如辱骂)和心理伤害(如造谣)。
精神分析领域认为攻击性是未被合理转化的内在能量,可能源于欲望受挫或情绪压抑。现代心理学则提出,适度的攻击性可转化为积极力量,例如维护权益、突破困境的勇气。
攻击性并非完全负面,健康的表现形式包括:
建议通过运动、艺术创作等非破坏性方式释放攻击性能量,避免过度压抑导致抑郁或暴力倾向。若攻击行为频繁且无法自控,需寻求专业心理干预。
注:计算机领域的“攻击性”(如DDOS攻击)属于技术术语,与心理学定义存在本质差异。
艾奇蜡酸半交换期被吸附离子本籍地博腾氏手术布里格氏试验肠支电话插头电流的磁效应低能固体对偶格网返工放走分度柄傅里叶合成高氟釉汞合金流汗颜缴税通知书颈干冷凝水排除器滤去率毛囊底漠然扭头畸胎努斯包姆氏实验双向开关脱胺酶未解除的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