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肉芽肿荚膜杆菌英文解释翻译、肉芽肿荚膜杆菌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Calymmatobacterium granulomatis

分词翻译:

肉芽的英语翻译:

【医】 granulation

肿的英语翻译:

swelling; turgescence
【医】 boss; onco-

荚膜杆菌的英语翻译:

【医】 Bacillus capsulatus; Klebsiella capsulatus

专业解析

肉芽肿荚膜杆菌(Klebsiella granulomatis),旧称肉芽肿克雷伯菌或杜诺凡菌(Donovania granulomati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是性传播疾病腹股沟肉芽肿(Granuloma Inguinale) 的病原体。以下从汉英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医学背景:


一、命名解析

  1. 中文名释义

    • 肉芽肿:指该菌感染后引发的特征性病理变化——肉芽肿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组织内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和结节状增生。
    • 荚膜杆菌:描述其形态特征,该菌为短杆状,部分菌株可形成荚膜(多糖包膜),增强其抗吞噬能力。
    • 英文对应:Klebsiella granulomatis(学名),属名 Klebsiella 纪念微生物学家埃德温·克雷伯(Edwin Klebs),种名 granulomatis 源于拉丁语“肉芽肿”。
  2. 曾用名关联

    • 杜诺凡菌(Donovania):以发现者查尔斯·杜诺凡(Charles Donovan)命名,其于1905年在病变组织中发现该菌的细胞内包涵体(杜诺凡小体)。

二、病理特征与致病机制

  1. 感染疾病

    引起腹股沟肉芽肿(又称杜诺凡病),属慢性进行性性传播疾病,主要累及生殖器、腹股沟及肛周皮肤黏膜,形成无痛性溃疡及肉芽肿性增生。

  2. 致病特点

    • 细胞内寄生:菌体存在于巨噬细胞内,形成特征性的“杜诺凡小体”(Donovan bodies),镜下呈闭合的安全别针状(两极浓染)。
    • 低传染性:需反复接触传播,潜伏期约1-12周。
    • 病理分期:初期丘疹/结节 → 溃烂 → 增生性肉芽肿(易出血,边界清晰)。

三、诊断与治疗

  1. 实验室诊断

    • 镜检:溃疡组织压片或活检标本吉姆萨/瑞氏染色,查找巨噬细胞内的杜诺凡小体。
    • 培养:难培养(需特殊培养基),临床少用。
    • PCR检测:特异性基因(如 phoE)扩增,敏感性高。
  2. 治疗方案

    • 一线药物:阿奇霉素(1g/周,连用3周)或多西环素(100mg/2次/日,21天)。
    • 替代方案:环丙沙星、红霉素或复方磺胺甲噁唑。
    • 随访:溃疡愈合后需复查6个月,防止复发。

四、流行病学与预防


权威参考文献

  1. 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指南

    性传播感染治疗指南(2021)(注:链接为CDC官网有效页面)

  2. 临床微生物学手册

    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SM Press, 第12版(2024),第58章"少见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3. 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

    性传播感染全球防治进展(2023年技术报告)。

  4. 医学教科书

    《哈里森内科学》《皮肤性病学》教材中"腹股沟肉芽肿"章节。


注:因该菌培养困难且临床罕见,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与实验室检查,治疗强调足疗程抗生素,避免误诊为恶性肿瘤或其他性病(如梅毒、软下疳)。

网络扩展解释

肉芽肿荚膜杆菌(Klebsiella granulomatis,曾用名Calymmatobacterium granulomati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属于克雷伯菌属,是腹股沟肉芽肿(性病肉芽肿)的病原体。以下从微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及临床意义三方面详细说明:

一、微生物学特性

  1. 形态特征
    菌体呈短杆状(1.5×0.5-0.7 μm),有荚膜,无鞭毛和芽孢。在感染组织中,该菌常聚集于巨噬细胞或单核细胞内的空泡中,形成特征性“杜诺凡小体(Donovan body)”,经吉姆萨染色呈蓝黑色别针头状结构。

  2. 培养特性
    常规人工培养基无法生长,需通过鸡胚卵黄囊或受精鸡蛋卵黄囊培养基培养,37℃条件下约72小时可增殖。

二、致病机制

  1.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卫生条件差的环境间接传播(如粪便污染)。

  2. 病理特征
    细菌入侵后引发迟发型超敏反应,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溃疡形成,并伴随大量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形成肉芽肿性病变。

三、临床意义

  1. 相关疾病
    主要引起腹股沟肉芽肿,表现为生殖器、腹股沟等部位的无痛性溃疡,易合并继发感染。

  2. 诊断方法
    病理活检发现杜诺凡小体是金标准,电镜观察可进一步确认细菌的超微结构特征(如波纹状细胞壁)。


注:该菌曾长期被归类为独立菌属,近年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其与克雷伯菌属高度同源,故更名为Klebsiella granulomatis。治疗多采用大环内酯类或四环素类抗生素,但需结合药敏试验。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阿费利斯氏综合征半编译胞浆蛋白比较仪程序图案持续辐射多分支循环控制器供电子原子团固定安抗鼓面皮借贷货本截割气炬紧急措施均质组织卡面列矩阵临时的毛稀少面积模量模不等式逆混偏差灵敏度清算债务全能的十三烯双氢链霉素异烟肼说实话的输砂控制设备四层半导体开关管托里切利氏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