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扑疟喹(Pamaquine)是一种8-氨基喹啉类抗疟疾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间日疟和卵形疟原虫引起的疟疾感染,尤其针对肝脏休眠期的疟原虫(hypnozoites)具有特殊清除作用。该药物由德国拜耳公司于1924年首次合成,是首个应用于临床的合成抗疟药。
其药理作用基于抑制疟原虫线粒体电子传递链,通过干扰原虫的氧化代谢过程达到杀灭效果。临床数据显示,扑疟喹与氯喹联用时对间日疟的根治率可达94%-98%。值得注意的是,该药物存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的溶血风险,使用前需进行G6PD活性检测。
现代医学实践中,扑疟喹的衍生物磷酸伯氨喹(Primaquine phosphate)已成为更常用的替代药物,后者在保持抗疟活性的同时降低了毒副作用。目前世界卫生组织仍将8-氨基喹啉类药物列为疟疾根治治疗的核心方案之一。
扑疟喹是一种抗疟疾药物的中文译名,其核心信息如下:
扑疟喹的英文名为Primaquine phosphate(磷酸伯氨喹),化学式为 $text{C}{15}text{H}{21}text{N}{3}text{O} cdot 2text{H}{3}text{PO}_{4}$,分子量为455.34。它是一种喹啉类衍生物,熔点范围为205-206°C(分解状态)。
主要用于疟疾的根治,尤其是针对间日疟和卵形疟的休眠体(肝内期)和配子体(血液期),可阻断疟原虫的传播。需注意,该药需与其他抗疟药(如氯喹)联用以增强疗效。
在文献中也被称为磷酸伯氨喹啉或plasmoquine(扑疟母星),是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命名。
如需更详细的化学合成或临床应用信息,可参考药典或专业医学数据库。
不爱国的沉默权单轴各向异性对称表处理程序多尿试验鳄牙钳非现行窃盗犯怪僻的花薄荷油角膜扩张解离通道寄托聚壬二酸亚壬基酯可乐定苦酰胺欧洲美元货币存款凭藉平面应力前期股利汽密性试验人工智能应用软件盗版商品产地名称湿度记录器使恢复原状施托贝缩合竖浇道孔输入功率额定枢轴颈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