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撲瘧喹(Pamaquine)是一種8-氨基喹啉類抗瘧疾藥物,主要用于治療間日瘧和卵形瘧原蟲引起的瘧疾感染,尤其針對肝髒休眠期的瘧原蟲(hypnozoites)具有特殊清除作用。該藥物由德國拜耳公司于1924年首次合成,是首個應用于臨床的合成抗瘧藥。
其藥理作用基于抑制瘧原蟲線粒體電子傳遞鍊,通過幹擾原蟲的氧化代謝過程達到殺滅效果。臨床數據顯示,撲瘧喹與氯喹聯用時對間日瘧的根治率可達94%-98%。值得注意的是,該藥物存在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症患者的溶血風險,使用前需進行G6PD活性檢測。
現代醫學實踐中,撲瘧喹的衍生物磷酸伯氨喹(Primaquine phosphate)已成為更常用的替代藥物,後者在保持抗瘧活性的同時降低了毒副作用。目前世界衛生組織仍将8-氨基喹啉類藥物列為瘧疾根治治療的核心方案之一。
撲瘧喹是一種抗瘧疾藥物的中文譯名,其核心信息如下:
撲瘧喹的英文名為Primaquine phosphate(磷酸伯氨喹),化學式為 $text{C}{15}text{H}{21}text{N}{3}text{O} cdot 2text{H}{3}text{PO}_{4}$,分子量為455.34。它是一種喹啉類衍生物,熔點範圍為205-206°C(分解狀态)。
主要用于瘧疾的根治,尤其是針對間日瘧和卵形瘧的休眠體(肝内期)和配子體(血液期),可阻斷瘧原蟲的傳播。需注意,該藥需與其他抗瘧藥(如氯喹)聯用以增強療效。
在文獻中也被稱為磷酸伯氨喹啉或plasmoquine(撲瘧母星),是同一種藥物的不同命名。
如需更詳細的化學合成或臨床應用信息,可參考藥典或專業醫學數據庫。
半不可約圖比阿耳氏試驗成瓣稱瓶重量沉降界面單元信息耳翼發展心理學非參數檢驗非常折射率非周期性電路混合系統檢查交聯反應可沉澱的聯集式查尋鍊式字段鄰苯二甲酸木糖樹脂立式碟型幹燥器慢性鼻咽炎毛利測驗法門扉目視比較法疱疹性口炎培洛黴素偏食竊氣化爐生成句十六進位食物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