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felting
contract; crinkle; draw back; shrink; withdraw
cloth with soft nap; fine hair
缩绒(fulling/milling)是纺织工业中的一项后整理工艺,专指通过湿热处理与机械外力作用使羊毛等动物纤维织物收缩紧实的加工过程。该工艺源自传统毛纺织技术,通过纤维鳞片层的定向摩擦效应实现织物密度提升,同时改善其柔软性与保暖性。
从汉英词典定义角度分析:
工艺原理
缩绒在英文中对应"fulling"或"milling",指用热肥皂液浸润毛织物后,通过辊压、揉搓等机械运动促使纤维鳞片层相互缠结。该过程需精准控制温度(35-40℃)、pH值(9-10)及时间参数,参考《纺织工艺手册》(ISBN 978-7-5064-2358-3)第三章所述。
化学作用
现代工艺常配合表面活性剂(如烷基磺酸钠)降低纤维摩擦系数,促进定向收缩。国际羊毛局(The Woolmark Company)技术公报指出,优质缩绒可使织物面积缩减15-25%。
应用范畴
主要作用于粗纺呢绒、毛毯等蓬松织物,与精纺面料的"防缩处理"形成工艺对比。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标准FZ/T 01128-2022将缩绒列为毛织物质量评级的关键指标。
历史溯源
该工艺最早见于中世纪欧洲呢绒行会记录,英语词源"fulling"来自拉丁语"fullo"(漂洗工)。大英博物馆藏16世纪佛兰德斯织布机具展示了原始缩绒杵击装置。
缩绒是毛纺织物加工中的一种后整理工艺,主要应用于羊毛、羊绒等动物纤维制品。其核心是通过湿热环境、机械外力及化学助剂的共同作用,使纤维相互缠结并形成表面绒毛,从而改善织物的性能与外观。以下是详细解释:
缩绒(又称毡化)是指毛纤维在湿热条件下,借助机械外力和化学助剂,因鳞片层的差微摩擦效应(正鳞片摩擦系数小于逆鳞片),导致纤维定向移动、穿插纠缠,最终使织物收缩紧密并产生绒毛的过程。
缩绒效果受纤维种类、鳞片结构、助剂浓度等多因素影响,需精准控制条件以避免过度收缩或毡结。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工艺参数或化学助剂类型,可参考全球纺织网及搜狗百科的完整内容。
安全计划不落俗套地财政活力测定范围称职刀针短期净收益反回波凡庸发热熔接用坩埚付款保证弗里德兰德合成钙酯高阻接合海上勘探红细胞增多反应候补陪审团员回馈电路胡椒脑拒付证明矩阵卡片内囊豆状核下部奇-马二氏试验生物腐蚀神态送达缴税通知书套色陶制容器跳背游戏同步计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