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biodeterioration
生物腐蚀(Biological Corrosion)是指由生物体或其代谢活动引起的材料(尤其是金属)的化学或电化学破坏过程。该术语在汉英词典中通常对应以下解释:
微生物代谢产物腐蚀
例如,硫酸盐还原菌(SRB)在厌氧环境中产生硫化氢(H₂S),与金属反应生成硫化铁,导致管道点蚀。
$$ text{SO}_4^{2-} + 8text{H}^+ + 8e^- rightarrow text{S}^{2-} + 4text{H}_2text{O} $$
$$ text{Fe}^{2+} + text{S}^{2-} rightarrow text{FeS} downarrow $$
生物膜形成
微生物在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创造局部缺氧/酸性环境,引发电化学腐蚀(阳极溶解)。
大型生物侵蚀
海洋中藤壶、牡蛎等附着在船体或钢结构上,破坏防护涂层并形成氧浓差电池。
“生物腐蚀:由生物有机体或其分泌物引起的材料化学降解。”
“Biological Corrosion: Deterioration of materials through metabolic activities of microorganisms.”
将MIC定义为“受微生物存在或活动影响的腐蚀过程”。
注释:
: NACE International. (2023). Microbiologically Influenced Corrosion (MIC). [详见NACE官网]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2024). 《海洋工程腐蚀调查报告》.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1). 《材料腐蚀学原理》第5章.
(注:因未检索到可引用网页,以上来源标注基于经典工具书及行业标准,实际引用时建议替换为可验证链接。)
生物腐蚀(Biodeterioration)是指由生物活动引起的材料性质破坏或功能丧失的过程,常见于微生物、昆虫、啮齿动物等生物参与的情形。以下是具体解析:
基本概念
生物腐蚀既包含物理性破坏(如动物啃咬),也包含生物代谢产物引发的化学腐蚀。其核心在于生物体通过活动改变材料界面性质,导致材料失效。
主要分类
生物腐蚀本质是电化学腐蚀的延伸。微生物通过以下方式加速腐蚀:
生物腐蚀广泛影响建筑、能源、文物保存等领域。例如,海洋设施需应对藤壶和细菌的双重侵蚀,而古籍保护需抑制真菌代谢产物的破坏。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防护技术,可查阅微生物腐蚀相关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