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麴草英文解释翻译、鼠麴草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cudweed
分词翻译:
鼠的英语翻译:
rat
【医】 mouse; rat
草的英语翻译:
grass; herbage; mushroom; wort
【医】 grass; herb; herba; wort; yerba
专业解析
鼠麴草(Gnaphalium affine)的汉英词典释义与解析
一、中文释义与别名
鼠麴草(Shǔ Qū Cǎo)是菊科鼠麴草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中文名源于其叶片和花序密被白色绒毛,形似鼠毛,且常被用于制作草粿(如清明粿)。主要别名包括:
- 鼠曲草(《本草纲目》)
- 清明草(江南地区,因常用于清明节食品)
- 佛耳草(福建、台湾)
- 软荞(《救荒本草》)
二、英文对应名称
- 学名:Gnaphalium affine D. Don(国际植物命名规范)
- 通用英文名:Jersey Cudweed 或Common Cudweed
- "Cudweed" 泛指菊科鼠麴草属植物,因其绒毛似反刍动物咀嚼的草料得名。
- 区域性名称:
- Japanese Cudweed(东亚地区)
- Edible Cudweed(强调其食用价值)
三、植物形态特征
- 茎叶:
- 茎直立或斜升,高10–40厘米,密被白色绵毛。
- 叶片互生,匙形或倒披针形,全缘,两面被毛。
- 花序:
- 头状花序簇生枝顶,花黄色,外层雌花,中央两性花(菊科典型特征)。
- 花果期:
四、文化与传统用途
- 食用价值:
- 江南地区常以嫩茎叶制作“清明粿”,混合糯米粉蒸制,寓意祛湿健脾(来源:《中国植物志》)。
- 药用功效(传统中医):
- 性味:甘、微酸,性平。
- 归经:归肺、脾经。
- 功能:化痰止咳、祛风除湿(《中华本草》记载)。
- 外用可治跌打损伤(福建民间验方)。
五、现代研究与权威参考
- 植物分类:
- 依据《中国植物志》第75卷,鼠麴草属(Gnaphalium)全球约200种,中国产19种(科学出版社,1979)。
- 化学成分:
- 含黄酮类(如槲皮素)、挥发油及多糖,具抗炎、抗氧化活性(《中草药》期刊研究。
- 生态分布:
- 常见于田埂、山坡草地,分布遍及中国南北,东亚至南亚亦有记录(Flora of China数据库)。
参考文献来源
- 《中国植物志》在线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链接)
- 《中华本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Flora of China:哈佛大学标本馆合作项目(链接)
- Phytochemical Studies on Gnaphalium affine: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DOI:10.1016/j.jep.2015.07.012)
(注:部分传统用法参考地方志及药典文献,未提供链接的为实体出版物。)
网络扩展解释
鼠麴草是一种兼具药用、食用和文化价值的菊科植物,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其含义:
一、基本属性
- 学名:Gnaphalium affine D. Don,属菊科鼠麴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 别称:有佛耳草、清明菜、田艾等20余种名称,因清明节前后茂盛生长得名“清明菜”。
二、形态特征
- 植株:茎直立或斜升,高10-40厘米,密被白色棉毛。
- 叶片:匙状倒披针形,两面覆白色绒毛,形似鼠耳。
- 花序:头状花序黄色,簇生成伞房状。
三、药用价值
- 功效:镇咳祛痰、降血压、消炎杀菌,《天宝本草》记载可驱虫、治癫痫。
- 用法:茎叶煮水或入药,民间称“草中燕窝”。
四、食用与文化
- 传统美食:用于制作青团、鼠麴粿,以米粉混合草汁包馅蒸制。
- 时令关联:早春至清明采摘,尤以清明前后品质最佳。
五、生态分布
- 生长环境:喜湿润草地、田埂、山坡,耐寒性强。
- 地理分布:除东北外全国可见,南方更常见。
名称由来
“鼠麴”源于其叶片密布白毛似鼠耳,或指花色黄如酒麴。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叶形如鼠耳,白毛蒙茸”。
鼠麴草既是药用草本,又是清明时令食材,其名称与形态、文化紧密关联,体现了植物在自然与人文中的双重意义。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保护发酵保险巴西酸泵盖衬套穿孔纸带码磁鼓读出到期日记簿电路测试中心对氯酚糊二胚层胚的费米球分类管理分生子负担过度弓状线红旗交互计算近似算法冷却炉床硫氰酸钠酏路径敏化葡萄糖酸铁潜动收回前期量子论器皿散束神经泄放试铜铁灵树脂酸铅拓扑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