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end-of-data marker
data
【计】 D; data
【化】 data
【经】 data; datum; figure; quantitative data
end; finish; terminate; close; fulfil; wind up; dissolution
【计】 sign-off
【经】 cease; closing; completion; end; termination
mark; sign; symbol; badge; earmark; tag
【计】 badge; benchmarking; F; L; labelling; marker; sentinel; tag; tagging
【化】 code; mark; marks; stamping; tag; tagging
【医】 labelling; Sig.; signa; signature; symbol
【经】 mark; marking
在计算机科学与数据处理领域,"数据结束标记"(End of Data Marker)是指用于标识有效数据终止位置的专用控制字符或信号序列。根据ISO/IEC 20638:2019标准,该标记在数据结构中承担着三个核心功能:
边界标识:通过ASCII控制字符Control-Z(^Z)或Control-D(^D)等预设编码,为文件流或数据包划定明确的终止点。RFC 3629文档指出,在UTF-8编码体系中,U+2404符号(␄)被标准化为传输结束字符。
防错机制: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 MySQL)使用NULL终止符来防止缓冲区溢出,该技术最早可追溯至1970年代C语言字符串处理规范。
格式标准化:XML规范通过闭合标签实现结构化数据的分段,ISO 8601时间格式则采用特定字符"Z"标记时间戳结尾。
在通信协议中,IETF定义的EOD标记要求必须包含至少两位校验码,该规范被收录于TCP/IP协议族的技术白皮书。Unicode Consortium最新版标准中,U+001A字符仍保持其作为传统文件结束符的兼容性设计。
数据结束标记是用于标识数据边界或终止的特殊符号、字符或机制,其具体含义和实现方式因应用场景而异。以下是不同领域的典型应用及原理:
网络通信中的结束标记
在数据链路层传输中,控制字符如"SOH"(Start of Header)和"EOT"(End of Transmission)可能被用作帧的起始/结束标志。若数据内容本身包含这些字符,则需通过转义字符(如ESC,十六进制1B)进行透明传输处理。例如:数据中出现EOT时,会在其前插入ESC,接收端再删除转义字符。
数据库事务的结束标志
部分数据库系统使用特定字符(如字母"Z")标记事务结束,确保操作的原子性和一致性。例如:通过"Z"标识事务终点,防止数据冲突或丢失。
编程语言中的字符串存储
与C语言用0
(空字符)作结束符不同,Python等语言通过固定长度数组+长度前缀管理字符串,无需额外结束标记。这种方式避免了缓冲区溢出风险,同时支持字符串内容包含任意字符。
关键作用:防止数据解析歧义、保障完整性、提升处理效率。不同系统根据需求选择字符转义、长度标识或专用符号等方案。
标记值表式字段不规则尘埃计算器搓软大家大气铸造地方预算敌侨的法律地位固定程序计算机行商所得税期间分摊法黄蓍胶甲酸杆菌基极厚度拒之门外快餐柜六氢化水杨酸离子气颅骶的码头默示允诺尼科耳氏线螺旋体牛科嵌套或递归结构切纸机肉质化乳光数据透视表名称条条框框弯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