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雜生在谷田中的草木。《管子·山國軌》:“田中有木者,謂之穀賊。”
(2).蟲名。甲蟲的一種,害稻,又名谷盜。
“谷賊”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在農業生産中,“谷賊”指混入谷田的雜草或非目标植物,會與農作物争奪養分和生長空間。這一用法最早見于《管子·山國軌》的記載:“田中有木者,謂之穀賊。”
“谷賊”也指一種名為“谷盜”的害蟲,屬于鞘翅目昆蟲,主要危害稻谷等糧食作物。這類害蟲會蛀食谷物,造成糧食減産或儲存損失。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典籍、詞典定義和農業史資料,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管子》原文或昆蟲學相關文獻。
《谷賊》是指那些經常在谷地、農田或者山區發動搶劫、偷盜行為的盜匪。
《谷賊》一詞的拆分部首為“言”和“貝”,筆畫數為11畫。
《谷賊》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社會現象。在古代社會,農民們常常在谷地或山區進行農作物的種植、收割工作,而這些地方往往也成為了盜匪作案的目标。這些盜匪為了生存,選擇在農田或山區進行行動,因此得名為《谷賊》。
《谷賊》的繁體字是「穀賊」。
古代寫《谷賊》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根據時代和地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但多數是使用「谷盜」這個詞組來表達相同的意思。
1. 這個地區近年來頻繁發生盜竊案件,地方政府已經加強了對谷賊的打擊力度。
2. 城裡的人都很警惕,以免成為谷賊的目标。
谷賊的組詞有:山賊、盜匪、土匪。
與谷賊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土匪、山賊、盜賊。
與谷賊意思相反的詞語可以是:義士、守法公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