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任用聚斂之臣以代賢者居官食祿。《詩·大雅·桑柔》:“如彼遡風,亦孔之僾;民有肅心,荓雲不逮。好是稼穡,力民代食。” 毛 傳:“代無功者食天祿也。” 鄭玄 箋:“但好任用是居家吝嗇於聚斂作力之人,令代賢者處位食祿。” 馬瑞辰 通釋:“《傳》本作‘無功者食天祿也’,故《箋》申之曰‘令代賢者處位食祿’; 王肅 本誤增‘代’字,雲‘代無功者食天祿也’,便於文義不順矣。”一說以力耕所得代替祿食。見 朱熹 集傳。
“代食”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來源綜合理解,主要存在以下兩種解釋方向:
根據《詩經·大雅·桑柔》的記載,“代食”指任用聚斂之臣代替賢者擔任官職并享受俸祿。原文“力民代食”中,“力民”指擅長聚斂之人,而“代食”則暗含對賢者被排擠、貪腐者掌權的批判。鄭玄注解進一步說明這是“令代賢者處位食祿”,反映了古代政治用人不當的現象。
部分現代詞典(如、2)将其解釋為四字成語,含義為“代替别人吃飯,比喻替他人承擔困難或危險”,并引用《莊子·齊物論》中魯仲連替友承擔風險的故事。但需注意,此說法在其他權威古籍中未見直接對應,可能是後世引申或誤傳。
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工具書進一步驗證。
代食是一個十分獨特的詞彙,它指的是通過他人代為進食。詞語“代食”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代”和“食”。下面将為您詳細解釋代食的意思、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并提供一些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代食指的是一種由代他人進行進食活動的行為。這種行為可能由健康原因、生理疾病或其它原因引起。這種形式的飲食代替通常出現在需要特殊照顧的人群中,如病人、殘疾人或老年人。
“代”字的拆分部首是“人”,它的五筆輸入法編碼是1134。而“食”字的拆分部首是“食”,它的五筆輸入法編碼是5112。
“代食”一詞最早出現在現代漢語詞彙中,并沒有繁體形式。
由于代食屬于現代漢字詞彙,因此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并不存在相應的寫法。
- 她因為手臂受傷無法自己進食,所以委托護理人員進行代食。
- 焦慮症讓他無法進食,隻能依靠代食來攝取養分。
- 組詞: 代食餐(用于指代食的餐食)
- 近義詞: 代替進食、代為進食
- 反義詞: 自食其力
通過以上解釋,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代食”這個神秘的詞彙,它描述了一種特殊的飲食行為,與健康和特殊需求密切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