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代食的意思、代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代食的解釋

謂任用聚斂之臣以代賢者居官食祿。《詩·大雅·桑柔》:“如彼遡風,亦孔之僾;民有肅心,荓雲不逮。好是稼穡,力民代食。” 毛 傳:“代無功者食天祿也。” 鄭玄 箋:“但好任用是居家吝嗇於聚斂作力之人,令代賢者處位食祿。” 馬瑞辰 通釋:“《傳》本作‘無功者食天祿也’,故《箋》申之曰‘令代賢者處位食祿’; 王肅 本誤增‘代’字,雲‘代無功者食天祿也’,便於文義不順矣。”一說以力耕所得代替祿食。見 朱熹 集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代食”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在現代常用詞典中較少收錄,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及文獻用例進行解釋。根據其構詞法和相關文獻記載,可作如下分析:

  1. 基本釋義:

    • 字面拆解: “代”有替代、代理之意;“食”指食物、進食或俸祿(古代常以糧食作為俸祿形式)。
    • 核心含義: “代食”通常指代替他人享用食物或俸祿。引申為無功受祿或不勞而獲。
  2. 文獻依據與引申義:

    • 該詞最著名的出處見于《詩經·大雅·桑柔》:“如彼溯風,亦孔之僾。民有肅心,荓雲不逮。好是稼穑,力民代食。” 其中“力民代食”一句,曆代注疏多解釋為:(在位者)本應努力為民(力民),卻反而奪取民食以自養(代食)。這裡的“代食”指侵奪、占有本應屬于民衆的糧食或資源,含有強烈的貶義,譴責統治者不事生産卻坐享其成。
    • 由此,“代食”常用來批評那些不履行其職責(如治理國家、服務民衆)卻享用相應俸祿或資源的人或行為,強調其不稱職、屍位素餐的性質。
  3. 現代理解與使用:

    • 在現代漢語中,“代食”一詞極少使用,屬于古語詞或書面語。
    • 若需表達類似意思,更常用“屍位素餐”、“無功受祿”、“不勞而獲”等成語或短語。
    • 其核心概念是指占據職位或名義卻不做實事,白白消耗資源。

總結釋義:

代食(dài shí),古漢語詞彙,意指代替他人享用食物或俸祿,特指在位者不履行職責卻侵奪民食以自養的行為。引申為無功受祿、屍位素餐、不勞而獲。該詞帶有貶義,源于《詩經·大雅·桑柔》,現代已罕用。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代食”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來源綜合理解,主要存在以下兩種解釋方向:

一、《詩經》中的政治含義(主要來源)

根據《詩經·大雅·桑柔》的記載,“代食”指任用聚斂之臣代替賢者擔任官職并享受俸祿。原文“力民代食”中,“力民”指擅長聚斂之人,而“代食”則暗含對賢者被排擠、貪腐者掌權的批判。鄭玄注解進一步說明這是“令代賢者處位食祿”,反映了古代政治用人不當的現象。

二、成語引申義(需謹慎參考)

部分現代詞典(如、2)将其解釋為四字成語,含義為“代替别人吃飯,比喻替他人承擔困難或危險”,并引用《莊子·齊物論》中魯仲連替友承擔風險的故事。但需注意,此說法在其他權威古籍中未見直接對應,可能是後世引申或誤傳。

總結建議

  1. 優先采用《詩經》原意:指政治層面的用人腐敗現象。
  2. 成語用法存疑:若需使用比喻義,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并标注來源差異。
  3. 發音與結構:拼音為“dài shí”,字面結構為“代(代替)+食(食祿)”。

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工具書進一步驗證。

别人正在浏覽...

案牍之勞百家飯百全拜擢抱思邊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須鞭查辦乘時趁社垂鑒從迹丹雪雕摩地利人和凡格風牖感說感緻槁凋鼓頰黑頭和章讙呀滑嘴會逮魂出貨材交地郊境機繩隽英開務靠把苦行老狯李杜韓柳镂脂剪楮鸾鳳友蜜餞跑驢配列破崖絕角曲房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日烏散澹色長生母盛族適巧時尚收吏水備黍黏子四方輻辏微名毋多廞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