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筆的意思、焚筆的詳細解釋
焚筆的解釋
猶焚草。 唐 趙嘏 《山陽即席獻裴中丞》詩:“暫肯剖符臨水石,幾曾焚筆動星辰。”參見“ 焚草 ”。
詞語分解
- 焚的解釋 焚 é 燒:焚燒。焚毀。焚化。焚香。焚書坑儒。焚膏繼晷(“膏”,油脂;“晷”,日影;形容夜以繼日地用功讀書或努力工作)。憂心如焚。 燃燒 筆畫數:; 部首:火; 筆順編號:
- 筆的解釋 筆 (筆) ǐ 寫字、畫圖的工具:毛筆。鋼筆。鉛筆。筆架。筆膽。 組成漢字的點、橫、直、撇、捺等:筆畫。筆順。筆形。筆道。 用筆寫,寫作的:筆者。代筆。筆耕。筆談。筆誤。筆譯。筆戰。筆名。 寫字、畫畫
網絡擴展解釋
“焚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焚筆”意為焚燒筆或焚燒文稿,具體指代“焚草”(焚燒草稿或機密文件)的行為。該詞出自唐代趙嘏的《山陽即席獻裴中丞》詩句:“暫肯剖符臨水石,幾曾焚筆動星辰。”,通過誇張手法表現焚燒文稿的舉動影響深遠。
二、延伸解析
-
詞源背景
詩句中的“焚筆”與“焚草”同義,可能暗指官員處理機密文件後焚燒草稿的慣例。古代“焚草”常與文書保密相關,如銷毀奏章草稿等。
-
文學意象
在詩歌中,“焚筆動星辰”帶有浪漫化表達,将焚燒筆硯或文稿的行為與星辰變動相聯繫,突顯文人的豪情或事件的震撼性。
三、相關參考
- 近義詞:焚草、焚稿。
- 使用場景:多用于古典文學或曆史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見。
如需進一步了解“焚草”的具體含義或趙嘏詩句的完整背景,可參考古籍或權威文學解析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焚筆》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意指燒毀筆。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可以将它拆分為火(火部)和筆(筆部),共計10個筆畫。這個詞源自古代文化中的一種儀式,當一位文人寫完了自己的作品後,為了表示對作品的莊重态度,便會将使用過的筆燒毀,以示敬意和結束。繁體字中,焚可以寫作燔。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相比可能有所不同,但這并不影響我們理解和使用該詞。以下是一個例句:文人心頭一動,便尋一支舊筆焚去。
與《焚筆》相關的組詞有火焚、燔燒等。近義詞可以是燒毀、銷毀。反義詞則是保存、保留。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隨時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