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lint] 一種塊狀不很純淨的石英變種,通常為灰色到褐色或近黑色,貝殼狀斷口,邊部尖銳堅硬,用鋼打擊生火花
(1).炮石。古代一種武器。《宋書·武帝紀上》:“ 張綱 治攻具成……城上火石、弓矢,無所用之。”參見“ 火石砲 ”。
(2).灸療和針療。泛指藥石。 南朝 宋 鮑照 《松柏篇》:“傾家行藥事,颠沛去迎醫,徒備火石苦,奄至不得辭。”
(3).即燧石。 唐 李白 《留别廣陵諸公》詩:“鍊丹費火石,採藥窮山川。” 元 李好古 《張生煮海》第三折:“家僮,将火鐮火石引起火來,用三角石頭把鍋兒放上!”
(4).指火石袋。服飾之一種。
(5).用铈、镧、鐵制成的合金,摩擦時能産生火花。通常用于打火機中。
“火石”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其核心定義和文化延伸意義如下:
礦物燧石
火石即燧石,是一種矽質岩石,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矽(SiO₂),顔色多為灰、黑或褐色,質地堅硬,貝殼狀斷口。其特性是摩擦或撞擊時能産生火花,因此被古代人類廣泛用于取火工具(如火鐮)。
人造合金
現代“火石”也指一種合金材料,由铈(Ce)、镧(La)、鐵(Fe)等金屬制成,常用于打火機中,通過摩擦産生火花點火。
如需進一步了解方言用法或曆史細節,可參考、2、15等來源。
火石是指燃料和火種,在古代用于生火。現代通常指火柴或打火機中的火石。
火石的拆分部首是火和石,共有10畫。
火石一詞源于古代,最早出現在《詩經·周南·關雎》中的一句詩中:“于以采蘭,于沼于沚,于以用石,于以為火。”意思是用石頭打火。
火石的繁體字為:火石。
在古代,火石的字形和現代基本相同。
1. 他用火石點燃了篝火。
2. 我們忘記帶火柴了,你有火石嗎?
3. 火石的火星迅速點燃了幹草。
火石可以組成一些詞語,如:火石槍(指古代一種以火石為火源的火器)、火石道(指用于生火或引火的道具)。
火石的近義詞可以是打火石。
火石的反義詞可以是無火石、無燃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