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靈魂與實體。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緒言:“夫浩浩元氣,造起天地。天者一物之魂質也,人者亦一物之魂質也。”
“魂質”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基本詞義
指靈魂與實體的結合,強調精神與物質的雙重屬性。其中“魂”代表靈魂、精神或事物的内在本質(如民族魂、詩魂);“質”指事物的根本特性或實體(如本質、物質)。兩者結合後,常用于哲學語境中描述存在物的靈性與物質性統一體。
哲學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緒言:“夫浩浩元氣,造起天地。天者一物之魂質也,人者亦一物之魂質也。” 此處将“魂質”用于闡釋天地與人類同源,均是由“元氣”構成的精神與物質統一體,體現其“萬物同源”的哲學觀。
構詞解析
應用場景
現代語境中較少單獨使用,多出現在哲學讨論或文學創作中,用于強調事物兼具精神内核與物質載體的特性。例如描述文化遺産時,可能用“魂質”指代其精神價值與實體存在的雙重意義。
需注意,該詞屬于較為生僻的書面用語,日常交流中更常用“精神實質”“本質與靈魂”等替代表達。
魂質是一個用來描述靈魂本質的詞語,它由兩個部首組成:鬼(魂靈)和質(本質)。魂字的拆分部首是亻(人)和鬼,象征着人的靈魂;質字的拆分部首是貝(財寶),表示本質和財富。
魂質一詞源自中國古代文化和哲學,強調每個個體的靈魂和内在本質的重要性。它代表了人們對追求内心的真實和深度的渴望。
在繁體中文中,魂質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魂質的字形有所不同。魂字是由兒(子)和心(心髒形狀)構成,表示人的精神和靈魂;質字是由貝(貝殼形狀)和心組成,代表物質的本質和目的。
以下是使用魂質一詞的例句:
1. 這個作家的小說深入人心,勾動了讀者的魂質。
2. 心靈深處的魂質才是一個人真正的財富。
3. 當人們寫作時,他們常常希望能夠表達出自己内心深處的魂質。
在組詞方面,可以使用魂質來形容一個人的性格和特質的核心。例如:
1. 魂質高貴:形容一個人内在具有高尚和優雅的品質。
2. 魂質堅韌:形容一個人内心強大和頑強的品質。
在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靈魂、内在本質等詞語來替代魂質,表示一個人的精神和靈魂的實質。而在反義詞方面,虛無和無魂則表示缺乏魂質,即内心空虛而缺乏深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