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難的意思、遲難的詳細解釋
遲難的解釋
(1).謂緩慢而難于成功。《宋書·臧焘徐廣傳論》:“由是仕憑借譽,學非為己,崇詭遇之巧速,鄙稅駕之遲難。” 康有為 《大同書》乙部第四章:“若 印度 、 波斯 、 突厥 以四進數,自四而八、十六、三十二,尤為遲難,於腦有損。”
(2).猶豫為難。 宋 洪巽 《旸谷漫錄》:“既撤席,廚娘整襟再拜曰:‘此日試廚,幸中台意,照例支犒。’守方遲難,廚娘曰:‘豈非待檢例耶?’探囊取數幅紙以呈。”
詞語分解
- 遲的解釋 遲 (遲) í 慢,緩:遲緩。遲笨。遲鈍。遲疑。遲重(恘 )。遲滞。 晚:遲到。遲暮,遲早。推遲。延遲。 姓。 早速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難的解釋 難 (難) á 不容易,做起來費事:難處。難度。難點。難關。難熬。難耐。難産。難堪。難題。難以。難于。困難。畏難。急人之難。 不大可能辦到,使人感到困難:難免。難為。難保。難怪。難倒(僶 )。難道。難
專業解析
“遲難”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兩層含義,常帶有書面語或古語色彩:
-
行動遲緩困難;猶豫不決:
- 這是“遲難”最核心的含義。它形容做事情時行動緩慢、不果斷,遇到阻礙或内心有顧慮,導緻難以順利進行或做出決定。
- 其中,“遲”指緩慢、拖延,“難”指困難、不容易。
- 示例: “他做事一向遲難,遇事總是思前想後,遲遲不能決斷。” “面對重大抉擇,他遲難不決。”
-
刁難;故意為難:
- 在更古舊或特定的語境下,“遲難”有時也指故意設置障礙,使人行動不便或難以達到目的,即“刁難”之意。
- 這裡的“遲”可以理解為使……遲緩、拖延,“難”指使……困難。
- 示例: “官府胥吏常借故遲難百姓。”(此用法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見)
“遲難”一詞的核心在于描述一種因遲緩、猶豫或阻礙而導緻困難或難以進展的狀态或行為。在現代漢語中,其第一層含義(行動遲緩困難、猶豫不決)更為常用。
來源參考:
- 釋義主要依據《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等權威漢語工具書對“遲”與“難”字義的組合及曆史用例的分析。由于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相對不高,其詳細釋義多見于綜合性語文詞典或古漢語詞典。
- 關于“遲難”的書面語及古語特點,可參考《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李行健主編)或相關現代漢語語法著作對詞彙語體色彩的論述。
網絡擴展解釋
“遲難”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遲難”由“遲”(拖延、緩慢)和“難”(困難、阻礙)組成,核心含義指事情因拖延和阻礙難以完成或解決。例如:項目因資金問題陷入遲難。
二、詳細釋義
- 緩慢而難于成功
強調過程拖延且困難重重,如《宋書》提到“鄙稅駕之遲難”,形容進展緩慢。
- 猶豫為難
描述人在面對困境時的心理狀态,如宋代洪巽記載的案例。
三、使用場景
- 客觀層面:描述任務、計劃等受阻,如“工程因審批遲難推進”。
- 主觀層面:表達個人處理問題時的猶豫,如“他面對選擇時遲難決斷”。
四、出處與例句
- 文獻用例:康有為在《大同書》中以數學進制為例,說明“遲難”指方法笨拙導緻效率低下。
- 現代引用:多用于描述複雜社會問題,如“環保政策落實遭遇遲難”。
五、補充說明
關于起源,部分資料提到《詩經·小雅·車舝》,但高權威性來源未明确記載,需謹慎參考。
“遲難”既可形容客觀事務的拖延困難,也可指主觀的猶豫狀态,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罷棄扁形動物避寂襞績避名伯世才星倉龍參玄惝惘晨雞塵蒙重述禱牲打總東風動量斷墨殘楮耳目股肱浮滠管鮑之交好聽鶴瘦賀新涼紅刀子隳靡翦徑勦合京口金蘭會九清祭正袴具蘭英離靡六微馬仰人翻默片目瞪口歪判教碰響戕生棄割其命維新親累奇玩人面竹若下山苗始而特見替頭退化推賢進士歪七扭八炜耀文課蝸舍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