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半菽的意思、半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半菽的解釋

(1).謂半菜半糧,指粗劣的飯食。《漢書·項籍傳》:“今歲飢民貧,卒食半菽。” 顔師古 注:“ 孟康 曰:‘半,五升器名也。’臣 瓚 曰:‘士卒食蔬菜以菽雜半之。’ 瓚 説是也。菽謂豆也。” 唐 元稹 《竹部》詩:“歸來不買食,父子分半菽。” 清 錢泳 《履園叢話·景賢·書周孝子事》:“﹝ 周芳容 ﹞連遭喪病,家亦奇貧,筆耕所出不能謀半菽之養。”

(2).指少許之物。《文選·劉孝标<廣絕交論>》:“視若遊塵,遇同土梗,莫肯費其半菽,罕有落其一毛。” 呂延濟 注:“澆薄之人視之如遊塵,土梗,莫肯以半豆一毛而濟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半菽”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半菽”由“半”(一半)和“菽”(豆類)組成,字面指食物中摻雜一半豆類,形容粗劣的飯食,也引申為極少量的事物。例如《漢書·項籍傳》提到“卒食半菽”,描述士兵飲食簡陋。

  2. 出處與曆史用例

    •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反映古代百姓因饑荒隻能以豆類充饑的困苦生活。
    • 唐代元稹在《竹部》詩中寫道“父子分半菽”,清代錢泳的《履園叢話》也以“不能謀半菽之養”形容貧困。
    • 《廣絕交論》用“莫肯費其半菽”比喻世人吝啬,連微薄之物也不願施舍。
  3. 引申義與使用場景

    • 本義強調物質匮乏,後擴展為形容資源稀缺或所得微薄,如“半菽之獲”指極少收益。
    • 現代可用于文學或曆史讨論中,描述貧困境遇或批判社會吝啬現象。

“半菽”兼具具體與抽象含義,既指代粗劣飲食,也象征貧瘠與吝啬,需結合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半菽》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指豌豆的半個種子。 該詞的拆分部首是“十”和“艹”,部首“十”代表了數字“十”,部首“艹”代表了植物。它的拆分筆畫是“5”畫,即“一”、“一”、“一”、“一”、“一”。 《半菽》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半菽》的表示和現在的寫法基本相同。 具體例句如下: 1. 我今天吃了幾顆半菽。 2. 他将菜園裡的半菽收獲下來。 根據《半菽》這個詞的意思,我們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例如: 1. 豌豆(wān dòu):指豌豆全個種子。 2. 豌豆苗(wān dòu miáo):指豌豆的嫩葉和嫩芽。 與《半菽》近義詞有: 1. 半顆豌豆(bàn kē wān dòu) 2. 豌豆的一半(wān dòu de yī bàn) 與《半菽》反義詞有: 1. 整顆豌豆(zhěng kē wān dòu) 2. 全部豌豆(quán bù wān dòu)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滿足您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