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惇史的意思、惇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惇史的解释

有德行之人的言行记录。《礼记·内则》:“凡养老,五帝宪,三王有乞言。五帝宪,养气体而不乞言,有善则记之为惇史。” 孔颖达 疏:“言老人有善德行则纪録之,使众人法则,为惇厚之史。”《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乞言纳诲,著在惇史。” 唐 李德裕 《幽州纪圣功碑铭》:“圣上嘉其动而中礼,乃命宰臣採其元功,传於惇史。”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六:“摒挡篋箱留諫草,欲令惇史记 唐尧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惇史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古籍记载及权威辞书解释三个维度阐释:

一、字义溯源

“惇”本义为敦厚、笃实(《说文解字·心部》:“惇,厚也”);“史”指记事者或历史记载(《说文解字·史部》:“史,记事者也”)。二字组合指忠实记录德行善事的史官或文献,强调记载内容的真实性与道德教化意义。

二、经典文献释义

  1. 《礼记·内则》

    首见“惇史”一词:“凡养老……惇史立诚。” 郑玄注:“惇史,掌养老之史,记老人之言,取其惇厚也。” 此指古代记录长者嘉言懿行的史官,体现对道德典范的尊崇。

  2. 《康熙字典》

    引《周礼·春官》释“惇史”为“厚德之史”,特指记载贤者德行的史册,凸显其劝善功能。

三、现代辞书定义

  1. 《汉语大词典》

    定义为:“惇史:古代称有德行之人的言行记录。” 引申为承载道德教化的历史文献(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2. 《辞源(修订本)》

    释为:“惇厚有德之人的言行记录。古代史官所书,用以教化后世。”(商务印书馆,2015)。

四、文化内涵总结

“惇史”不仅指古代史官职责,更承载以史育人的伦理传统,强调通过真实记录德性典范实现社会教化,体现中华文化“以史为鉴,明德惟馨”的精神内核。


参考来源:

  1. 《礼记正义》卷二十七,国学大师网《礼记》原文
  2. 《康熙字典·心部》,汉典网《康熙字典》条目
  3. 《汉语大词典》第7卷,第772页,汉语大词典数据库
  4. 《辞源(第三版)》卯集,第201页,商务印书馆辞书出版目录

网络扩展解释

“惇史”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记录有德行之人的言行,主要用于表彰善行、树立道德典范。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文献出处与用法

  1. 《礼记·内则》
    记载古代养老制度时提到:“五帝宪,养气体而不乞言,有善则记之为惇史。”

    • 意为:五帝时期奉养老人以保养身体为主,若老人有善言善行,则记录下来形成“惇史”。
  2. 后世引用

    • 《三国志·魏志》用“惇史”表示对君主言行的记载(如“乞言纳诲,著在惇史”)。
    • 唐代李德裕、清代钱谦益等文人也曾引用此词,强调道德教化功能。

三、功能与意义


四、现代视角

如今“惇史”一词已不常用,但可视为古代注重道德传承的缩影,类似今天的“模范事迹记录”或“道德档案”。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礼记》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豆蔻暴起綳拽鼻翅不甐传赏雏鸽单衫點首多样性独无鰐溪番红花风风韵韵坟田负慝港口公明正大钩子焊锡狠声烘箱胡麻饭货账解寃芥子须弥京邸禁阁浄觉迥别空心汤圆凌床柳媚花明离析涣奔龙鸣南海懦退喷嘶辟寒金洴澼絖平原青锋剑权府屈信肉趼三写易字扫雷山车赏望神丘沈鄣摊书兔缺乌沈緼韍瘟将军吻流瞎火兵仙袂小赦下饮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