惇史的意思、惇史的详细解释
惇史的解释
有德行之人的言行记录。《礼记·内则》:“凡养老,五帝宪,三王有乞言。五帝宪,养气体而不乞言,有善则记之为惇史。” 孔颖达 疏:“言老人有善德行则纪録之,使众人法则,为惇厚之史。”《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乞言纳诲,著在惇史。” 唐 李德裕 《幽州纪圣功碑铭》:“圣上嘉其动而中礼,乃命宰臣採其元功,传於惇史。”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六:“摒挡篋箱留諫草,欲令惇史记 唐尧 。”
词语分解
- 惇的解释 惇 ū 敦厚:惇厚。惇朴。惇谨。 劝勉,勤勉:惇诲(殷勤劝导)。惇学。 推崇,尊重:惇信明义。惇任仁人。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 史的解释 史 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
网络扩展解释
“惇史”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记录有德行之人的言行,主要用于表彰善行、树立道德典范。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惇:意为“敦厚”“诚实”,引申为德行高尚。
- 史:指史官或史书,此处特指记录、编纂的行为。
- 合义:即“记录敦厚德行的史册”或“有德之人的言行实录”。
二、文献出处与用法
-
《礼记·内则》
记载古代养老制度时提到:“五帝宪,养气体而不乞言,有善则记之为惇史。”
- 意为:五帝时期奉养老人以保养身体为主,若老人有善言善行,则记录下来形成“惇史”。
-
后世引用
- 《三国志·魏志》用“惇史”表示对君主言行的记载(如“乞言纳诲,著在惇史”)。
- 唐代李德裕、清代钱谦益等文人也曾引用此词,强调道德教化功能。
三、功能与意义
- 道德教化:通过记录德行,为后人提供行为准则(孔颖达疏:“使众人法则,为惇厚之史”)。
- 礼仪制度:与古代养老、尊贤的传统密切相关,体现“以史为鉴”的思想。
四、现代视角
如今“惇史”一词已不常用,但可视为古代注重道德传承的缩影,类似今天的“模范事迹记录”或“道德档案”。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礼记》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惇史》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惇史(dūn shǐ)是一个中文词汇,意为“敦实的历史”。它用来形容历史记载或描述内容紧密、真实可信的特点。
拆分部首和笔画:
《惇史》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它的左边是“心”部首,右边是“史”部首。心部首代表感情、内心;而史部首表示与历史有关。整个词的拼音是“dūn shǐ”。
来源:
《惇史》的来源较为模糊,具体可考据性不强。然而,它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以形容那些真实可信的历史记载或描述。这个词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对历史的重视和对真实性的渴求。
繁体:
《惇史》的繁体字为“敦史”。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本词可能有不同的写法。然而,由于信息缺失,我们无法准确了解古时候《惇史》这个词的具体写法。
例句:
1. 这本《惇史》记录了那场战争的真实细节。
2. 这位历史学家的作品始终保持了惇史的准确性。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惇实、惇诚、惇厚
近义词:真实的历史、可信的记载
反义词:虚构的历史、片面的记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