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 push one's advantage too far] 比喻有所收斂、適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
“善刀而藏”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自《莊子·養生主》。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善刀”指擦拭刀使其幹淨,“藏”即收藏。字面意思是擦拭好刀後将其收起。
比喻在完成某事後適可而止,不炫耀、不激進,收斂鋒芒或才華。常用于勸誡他人行事不宜過度張揚。
《莊子》原文描述庖丁解牛後“提刀而立,為之四顧,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通過動作細節體現從容自得卻含蓄内斂的态度。
近義詞為“適可而止”。可用于形容為人處世或才華顯露時的節制,例如:“他雖才華橫溢,但深谙善刀而藏之理。”
該成語融合了道家思想,既強調能力展現後的自省,也暗含保全自身、避免過猶不及的智慧。
《善刀而藏》是一句成語,意思是善于使用刀具卻将刀具藏起來。這句成語比喻善于隱藏自己的才能,不輕易表露出來。
《善刀而藏》的拆分部首是刀,其總筆畫數為6。
《善刀而藏》這句成語來源于南朝宋陸機的《文心雕龍》。成語原文為“譬如善刀而藏之,瑕乃見其手。”意思是好比拿着一把好刀,卻将刀藏在袖中,隻有刀上的瑕疵才能看見。後來演變為成語,形容人有隱藏才能的智慧。
《善刀而藏》的繁體字為「善刀而藏」。
古時候《善刀而藏》的漢字寫法和現代相同。
他是個《善刀而藏》的人,平時低調謙虛,但在關鍵時刻卻能展現出非凡的才華。
善于、刀具、藏起來
謙虛、低調、深藏不露
狂妄、張揚、明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