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tter cold] 極端寒冷;嚴寒
(1).嚴寒。 唐 杜甫 《搗衣》詩:“已近苦寒月,況經長别心。” 宋 魏泰 《東軒筆錄》卷八:“界外苦寒,吾為若納一襖,可衣之以行,回日當復以歸我。” 明 唐順之 《條陳薊鎮補兵足食事宜》:“兼以 石塘 、 古北 ,本號苦寒,地既虜衝,土尤磽确。” 楊朔 《三千裡江山》第四段:“在苦寒的大草原上,在風雪漫天的 長城 線上,他們共同爬大山,吃冰飯團,槍凍得拉不開栓,還在進行着慘烈的戰鬥。”
(2).指物性寒涼。《老殘遊記》第三回:“原起隻是一點火氣,被醫家用苦寒藥一逼,火不得發,兼之平常肝氣易動,抑鬱而成。”
(3).為嚴寒所苦。 晉 陸機 《苦寒行》:“劇哉行役人,慊慊恒苦寒。”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貢賦》:“ 林邑國 貢白鸚鵡,性辯慧,尤善應答,屢有苦寒之言, 太宗 愍之。” 清 李漁 《閑情偶寄·種植·梅》:“花時苦寒,既有妻梅之心,當籌寝處之法。”
(4).土地貧瘠;家境貧窮。《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到 永樂爺 從 北平 起兵靖難,遷於 燕都 ,是為 北京 。隻因這一遷,把個苦寒地面,變作花錦世界。”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三》:“門人有作令 雲南 者,家本苦寒,僅攜一子一僮,拮據往。” 郭沫若 《今昔集·論古代文學》:“ 陝西 是比較苦寒的地帶。”
(5).古樂府歌辭名。即《苦寒行》。《文選·江淹<望荊山>詩》:“一聞《苦寒》奏,更使《豔歌》傷。” 李善 注:“ 沉約 《宋書》曰:《北上苦寒行》, 魏帝 辭。” 唐 李白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詩:“彈劍歌《苦寒》,嚴風起前楹。” 王琦 注:“《苦寒行》,古清商曲也,因行役遇寒而作。” 唐 孟郊 《出門行》之一:“一聞陌上《苦寒》奏,使我佇立驚且悲。”
苦寒,漢語複合詞,由"苦"與"寒"兩個語素構成。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解釋,該詞具有雙重含義:
自然氣候層面 指極端寒冷的氣候環境。《漢語大詞典》引《漢書·晁錯傳》"夫胡貉之地,積陰之處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為證,說明該詞常用于描述北方邊陲地區的嚴酷氣候特征。現代用法如"苦寒之地多産耐寒物種"。
生存狀态層面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指出其引申為"生活貧寒困苦"之意,常見于古代詩文。如杜甫《搗衣》"用盡閨中力,君聽空外音"即通過寒夜搗衣場景,暗喻戍邊将士的艱苦處境。
該詞的文化内涵在《中國文學意象詞典》中有系統闡述:作為傳統意象常承載三重象征——自然環境的惡劣考驗、人生際遇的艱難磨砺、品格修養的淬煉過程。王昌齡"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等詩句,均以"苦寒"為背景突顯精神境界。
注:本文釋義參考《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國文學意象詞典》等權威辭書編纂成果。
“苦寒”一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結合不同文獻和語境可具體理解:
自然氣候的嚴寒
指極度的寒冷環境,常見于描述天氣或地域氣候。例如:
物性寒涼
在中醫或古籍中,也指藥物或物質的寒涼屬性。如《老殘遊記》中“苦寒藥一逼”,指藥性寒涼。
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古典文學中更偏向自然嚴寒的描寫,現代用法則可能引申至生活艱辛。
阿吉闇相百端交集邦儲班庭包産到戶制悲切切褊介不肖敞屋産褥期觸摸屏低服丁内憂釘座梨兜翻二線返俗翻修紛紛穣穣奉塵風閃福力夫稅扶蘇浮圓子稿約海族畫地作獄魂人腳乘佳器經濟林旌旃譏責捐袂欬唾成珠魁礨療法流禍隆泰龍圖嫚戲鬞鬤女直字青蠅染白三白草散目傷恸山豪折斤鬥受辭順手牽羊説明文天燭條脅塗鴉僞飾誣蔑匣費